年入超1000亿!三大运营商的云生意赚翻了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年入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李水青 来源/智东西(ID:zhidxcom) 三大运营商正迎来新的春天,几组最新数据印证了这一事实: 首先是超亿行研机构IDC昨日最新报告数据,2022年上半年,大运中国电信一举凭借11%的营商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超过腾讯成为份额第三,生意直逼第二位华为的赚翻11.6%。 然后是年入运营商最新发布的财报,中国移动DICT(数据信息通信技术)业务前三季收入达到人民币685亿元,超亿同比增长40%;中国电信这边,大运公司产业数字化收入达到856.32亿元,营商同比增长16.5%,生意天翼云收入继续保持翻番。赚翻中国联通成绩单还未发布,年入但预测增幅相近。超亿 运营商在传统业务面临瓶颈,大运但新的赚钱渠道正在发展壮大。 近年来随国际形势变化,“自主可信,安全可控”更加重要,作为国家队的运营商已将To B业务打造成“第二增长曲线”。以中国移动为例,2021全年,其包括DICT、移动云、数字内容、智慧家庭在内的数字化转型收入就达1594亿元,对主营业务收入增量贡献达到六成,成推动公司收入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而更悄然却深刻的变化是,运营商还在成为数字化产业链的“链长”。 从华为、中兴、曙光到海康、大华等ICT企业,从阿里、腾讯、百度到商汤、旷视等前沿科技公司,还有物联网终端商、系统集成商,都在向三大运营商靠拢,形成运营商掌握主要话语权的新格局。 向外延伸,运营商的资本运作也逐步形成生态,成为其产业数字化大计的助力。 那么三大运营商的“第二增长曲线”是如何从闷声摸索变为高歌猛进的?它们为此做了哪些关键投资和布局?运营商与阿里云、腾讯云等科技大厂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又如何影响产业发展的走势?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砸钱新基建,做算力一张网的“网管” 当你走进城市街边的一家中国移动、电信、或联通的营业厅,你会发现,偌大的厅里几乎少有人来卖手机、办电话卡、充话费,冷落的景象很容易让人联想,运营商的时代是不是要过去了? 答案是否定的。 运营商正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使力气。发力To B业务,其首先的站位是新基建推进者。 一位来自政企行业的从业者告诉智东西,当下全球经济下行,国内多地财政也受大环境影响面临紧缩,三大运营商成为新基建的一大主力军,为地方财政形成了一个纾解压力的缓冲地带。运营商投建云网基础设施,又在地方数字化项目中积极竞标,能利用市场资金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同时推动政企数字化转型进程。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通知,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建设10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这一项目意在用西部算力支持东部数字经济,同时拉动西部发展,截至今年4月已带动1900亿元新项目。 东数西算政策一出,三大运营商指哪打哪,担起了投资和建设的主力军角色。 虽然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等云计算大厂在此也有布局,在多个枢纽建立了大型数据中心,但协调全局需要更合适的人选。东数西算一方面要求在技术架构上实现云网融合,也就是说不仅要建算力节点,还强调算力在网络管道中流动;另一方面,东数西算在技术供应上,也设下自主可控门槛。 可以看一组官方数据:中国移动2022年上半年算力网络资本开支为200亿元,全年预计为480亿元,占全年资本开支总额的26%。中国电信也计划云资源投资140亿元,新增云服务器16万台,算力总规模从2021年的2.1 EFLOPS扩容至2022年的3.8 EFLOPS,算力提升超80%。中国联通这边,2022年全年算力网络计划投资145亿元,同比提升65%,云投资预计提升88%。 实际上,在过去十几年里,虽然三大运营商错过了消费互联网应用市场的红利,但已建成了覆盖全国的云资源池和边缘节点。 基本完善的云基础设施,为其在云网融合工程中打好基础。以中国电信为例,早在2020年就完成了“2+4+31+X”(两大园区+四大核心区域+31省核心+X边缘节点)全国资源布局,目前在全国拥有300多个云资源池,云计算中心超过700个。 这些云资源与网络连接起来,正在为三大运营商的To B业务提供覆盖全国的云网服务底座,助产业数字化的汽车驶入“快车道”。 据智东西统计,2022年第二季度国内237个超千万元的智慧城市项目,三大运营商中标了超100个,此前拿下众多大单的BATH四家直接中标的项目仅12个。 根据政府采购网,数说123平台数据统计了三大运营商2022年上半年公布政企市场成绩单:中国移动中标金额为128亿元,中标项目数量达5410个;中国电信中标金额为126亿元,中标数量5796个;中国联通中标金额为78亿元,中标数量3261个。 一面,三大运营商响应国家号召,搭建“算网底座”;另一面,三大运营商以此为基础,在政企市场混得风生水起,并通过更强的兜底能力让政企客户“买得安心”。 加码云服务,运营商要抢BAT的地盘? 在大力投资新基建的基础上,三大运营商正打出一张“国家云”的新牌,加大云计算软件能力的投入。 2022年7月,在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上,中国电信宣布引入多家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打造“国家云”公司。而早在2021年8月,一个名为《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红头文件截图刷屏以来,关于国家云的讨论一直不断。而随着7月中国首个国资监管云服务上线,运营商在云服务行业的市场地位再次被拔高。 国家云概念诞生于日益紧张的国际关系环境,涉及政府、国家命脉的数据需要放在云上处理,云服务需要更强调自主可控。 因此,作为国家队,三大运营商也前赴后继地砸钱搞云平台。 实际上,自2019年起,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加大力度布局云计算,通过云改的方式促进产品结构升级。 比如中国移动自2019年起启动了“云改”,在2020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了“大云”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国产化CPU架构,兼容主流服务器及软件厂商,覆盖了计算、存储等主要IaaS服务。中国移动还从自身优势出发,推出5G云梯,为客户提供无线接入云的服务。 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云在2012年就发布了云计算品牌,业内人士称其很长时间里应是以华为云服务架构为主,而后才逐渐走向自研。在2021年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期间,天翼云发布4.0分布式云,宣布实现了从单点技术到IaaS、PaaS和SaaS全栈技术开放,除了云操作系统、云存储、CDN等IaaS层服务,天翼云还推出了分布式数据库等PaaS,并推出天翼云甄选商城支持SaaS应用发展。 中国联通也在2021年12月升级其联通云,更新至云操作系统3.0版本,支持云原生+虚拟化双技术栈,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软硬件,连续发布了“茅台云”“辽宁省级政务云”等案例。 三大运营商的云计算做的如何呢? 正如前文提到的,运营商在公有云服务市场已经占据不小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运营商落地产品及服务目前仍相对低端。 IDC《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中国电信旗下天翼云在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和IaaS+PaaS市场均位列第四,IaaS市场份额占比10.3%;中国移动旗下移动云的公有云市场份额位列第七,IaaS+PaaS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速达137.8%。 但运营商的云计算服务目前与互联网云大厂的侧重方向有所区别。运营商此前的公有云服务主要以短信、电话等云通信服务为主,并非用于支撑电商、短视频、社交媒体等高并发、高性能的计算需求,更不是涉及AI、大数据的高端公有云业务。 为此,三大运营商打响了技术创新进击战。 三大运营商的高管们都在为运营商的科技创新事业奔走呐喊。 2022年5月,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说: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正在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势能,中国移动提出“创建世界一流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公司”的新定位! 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也在7月三大运营商投资者大会上倡导,正如“直尺”量不出“三维空间”,不能再用老眼光看电信行业!电信行业正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全面升维,估值模型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重塑。 而表现在实际投入上,财报显示,中国移动第三季度研发费用支出为47亿元,单季度同比多支出了12亿元,提升了34%。如果把这12亿元还原到利润中去,第三季度净利润的增长率就从0.7%增至了5.5%。 那么是不是代表,运营商要“硬刚”互联网云大厂们了? 多位云计算产业人士告诉智东西,运营商云虽然来势汹汹,但大概率不会对所有工作大包大揽。 尽管现在运营商在将云平台覆盖更多高端的云服务,但它们也明白,推倒一切重来的做法并不经济实用。同时,运营商在全国遍布的子公司相对碎片化,而云服务则需要“互联网思维”,运营商要提供全国统一的云服务,失败风险不小。 因此,运营商与云计算大厂的合作仍是产业格局的主流,把不适合自己做的云服务交给云大厂来做,自身主要做好验收工作。 互联网云计算大厂对运营商的处境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今年初以来,包括阿里云、腾讯云等云计算大厂都不约而同地后退一步,更强调“被集成”策略。简单说,互联网云计算大厂越来越不追求在亿元级项目中争取到总包商的角色,而是致力于为运营商、集成商提供核心自研的云操作系统、容器、数据库、大数据、AI等核心服务。 运营商成为云计算大厂更加重要的合作伙伴,阿里云、腾讯云等今年都强调专门部门对接运营商需求。从目前的大局势来看,阿里云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建立了紧密合作,华为云、腾讯云则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系更紧密。不过,由于各地运营商相对独立,因此这种合作亲疏关系并不是绝对的,相反有很多例外出现。 总得来说,虽然看起来运营商在云、AI技术上你争我抢,与云计算大厂们“掰腕子”,但当下及很长一段时间的主流仍是合作。 投资产业链,做数字化转型“链长” 而纵观当下数字化产业,更加意味深长的变化是——三大运营商的而角色定位,不仅是新基建建设者、国家云领头者,也同时在成为ICT产业链的“链长”。 所有的ICT产业链玩家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落地到行业数字化转型中去,实现变现。军团模式成为促进产业落地的新做法。这一做法在国内ICT全起源于华为,拉通业务和研发部门,建立精锐团队破解行业难题。 今年以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效仿华为的做法,创立了“军团”组织来突破行业。 一场以军团为前锋队伍的规模战正在打响,几家运营商都行动了。 2022年4月,中国移动发布“链军特(行业链、军团、特战队)”战略,组建军团和特战队,覆盖智慧医院、智慧矿山、智慧党建、智慧金融等九大行业,由多个地方研究院子公司负责牵头;2022年6月,中国联通宣布成立九大军团,装备制造军团、智慧矿山军团、智慧钢铁军团等九大行业军团分别由中国联通上海、山西、山东等不同地区的分公司负责组建。 这是一场生态战,为了让更多产业链玩家团结起来,三大运营商建军团、召开生态大会、推新创新合作平台。 但这并非全部,作为运营商进击To B业务的外延,它们下场投资的多个产业链伙伴也正在发挥更积极作用。 中移资本总经理范冰此前曾公开表示,未来将把To B的领域作为中移投资增长的主航道,关注政务、交通、制造等垂直行业,寻找对政企业务、市场发展的关键企业,助力行业能力补强、市场拓展、收入份额提升。 中国移动的资本运作已然逐步形成生态,助力其在政企项目中的竞标和交付。 今年9月,中国移动联合智能安防第二大龙头大华股份拿下了3亿元长沙“雪亮工程”项目,而大华股份正是其在2021年3月份以56亿元入股的公司,补齐了其在智能摄像机等终端侧的能力。 今年6月,中国移动豪掷41.43亿元现金认购启明星辰非公开发行股票约2.84亿股,补齐了网络安全能力,双方约定面向政企市场,相互进入对方合作短名单,市场化原则下优先合作。 就在前日,知名AI企业科大讯飞拿下超3亿元智慧城市大项目,科大讯飞背后的第一大股东也是中国移动。其很多智慧城市项目应该是和中国移动共同推动,讯飞自身承担了智能语音及AI大脑及上层解决方案及集成部分,中国移动在云网基础设施、属地化渠道与服务方面为其提供支持。 除此之外,优刻得、紫光云等云服务商,亚信科技、华宇软件等软件集成商都得到了中国移动的投资,都为中国移动政企业务的发展提供更积极的支持。 除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在通过投资方式,扩大在To B赛道产业链的掌控力。比如中国电信业投资了辰安科技、雄安云网、天翼智联、六分科技、数字广东等产业链玩家。 中国电信于去年8月回到A股上市,11月公司宣布斥暂时闲置的IPO资金285亿元进行现金管理。充足的周转资金供给或许让运营商在投资To B产业链时更加得心应手。 不过,后两者在混改力度及资本运作力上,相对不如中国移动激进。 但可以推测的是,通过资本运作形成各自的产业链发展生态,将成为三大运营商To B业务发展的重要新手段。 结语:掘金To B产业运营商更要做好“链长” 当下,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作为“国家队”的运营商在云网数字化进程中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这也使其拿下了数百亿元的To B市场红利。但比红利更加重要的是,运营商需要充当好协调各方、优化资源调配的“链长”角色。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一方面,运营商需要积极配合国家资源优化配置政策,加大新基建投资;另一方面,算网智技术真正多地产业应用,与市场的真实需求对接,减少资源浪费,也是运营商在充当“链长”角色过程中需更加注意的议题。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新茶饮扎堆“喝”咖啡,两大流量饮品都想要
- 俄对芬兰“断气”:美股高开 猴痘概念股上扬
- “7-11”北京亮马桥门店违反食品安全法被罚10万元 315期间曾因后厨乱象上热搜
- 江浙纺织服装业抵御“倒春寒”,破解订单不足与物流不畅“双难题”
- 江苏银行回应未进入首批个人养老金基金销售机构名单:已完成测试,近期更新该行名单
- 佩洛西警告约翰逊:若撕毁“北爱尔兰议定书”,英美贸易协定免谈
- 报告称2021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增收不增利”态势显著
- 恒指公司:若融创中国6月30日后仍然停牌 将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中剔除
- 遇难者升至38人,“半边天都成红的了”!应急管理部部长急赴处置
- 疫情冲击叠加产能放大,赤藓糖醇的“甜蜜生意”不香了?
- 随机阅读
-
- 北京朝阳:流调发现有的感染者与病毒擦肩而过就被感染 请戴好口罩
- 亚马逊曾试图拖延无人机坠毁调查 理由是要去看牙医
- 左晖离开一年,贝壳裁员三次
- VC机构打开资本大门 天图投资拟港股上市 背后欲意何为?
- 在岸人民币对美元破6.9 美元指数创近20年新高
- 2021年上市房企收入规模再创新高,企业间多方面表现持续分化
- 荣盛发展:资金筹措异常困难,无法继续实施增持计划
- “北约反对北约”
- 海淀关停10家未落实防疫责任企业!含多家美容、餐饮店
- 4300亿民营银行“一哥”又踩雷了!微众银行起诉辅仁集团,500万贷款难收回
- 福成股份财务总监被“吓跑”闹剧落幕 暴露的问题仍值得警惕
- 两人疫情中哄抬价格,9天获取不当超额利润72万余元被公诉
- 八部门发布五地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
- 丁磊和他的网易帝国
- 江浙纺织服装业抵御“倒春寒”,破解订单不足与物流不畅“双难题”
- 轰动!就在昨日,南京大学收到科沃斯机器人创始人钱东奇4亿元捐赠!
- 京东赚翻了,但还是没钱交社保
- 百亿核酸产业大跃进:暴富之后,没有未来
- 发行特别国债、适时降息并保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专家献十策以应对当前经济挑战
- 民政部等九部门印发意见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