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饮扎堆“喝”咖啡,两大流量饮品都想要
转自:贝壳财经 茶与咖啡作为饮品界最受关注的喝两个品类,近年来边界越来越模糊。新茶想日前,饮扎新茶饮品牌7分甜创始人投资的堆咖大流咖啡品牌Brisky Coffee(轻醒咖啡)苏州首店开业,单店日均营业额突破1万元。啡两 7分甜并不是量饮首个涉足咖啡的新茶饮品牌,奈雪的品都茶、茶颜悦色、喝蜜雪冰城、新茶想书亦烧仙草、饮扎喜茶等品牌均已投资或自主成立了咖啡品牌。堆咖大流 在业内人士看来,啡两咖啡与新茶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消费群体重叠的量饮情况,新茶饮企业布局咖啡业务,品都能吸引到一些单品类的喝消费者购买咖啡或者茶饮,丰富了自身的产品品类,也扩大了消费人群。未来茶饮与咖啡融合是一大趋势,但双方互相取代难以成立。 7分甜创始人“转行”做咖啡 随着新茶饮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新茶饮品牌不再满足于扎根本行业,蓬勃发展的咖啡行业迎来了不少新茶饮行业玩家。 日前,轻醒咖啡在苏州十全街开出了全国首店。这家咖啡品牌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其背后有着新茶饮品牌7分甜的身影。根据天眼查App显示,轻醒咖啡所属公司为苏州轻醒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是7分甜品牌母公司江苏七分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百分百控股企业。股权穿透显示,轻醒咖啡的实际控制人正是7分甜创始人谢焕城。 新京报记者在轻醒咖啡小程序看到,该品牌共有6个系列产品,包括超级拿铁、会议咖啡、经典咖啡(热)、经典咖啡(冷)、不喝咖啡、鲜果冷萃。除了会议咖啡因带有团购属性,价格相对便宜外,其他产品价格在14元-26元之间。 谢焕成在接受茶饮咖啡垂直类媒体咖门采访时表示,到今年年底,轻醒咖啡预计开20多家门店,主力店型在20平方米-35平方米,如果有好位置,10平方米的门店也可以开。未来,5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品牌旗舰店也会有。在开店策略上会延续7分甜的路径,先开商圈再开街边,明年预计在全国开到500家门店。 一位新茶饮从业人员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新茶饮发力咖啡业务,有补充产品线的需求。咖啡在毛利率方面是不错的,新茶饮企业布局咖啡业务也有出于提升毛利率的考虑。“消费者对咖啡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多一个选项,多一个机会。” 专注茶饮连锁的年轮战略咨创始人段北海认为,新茶饮品牌做咖啡是必然的。“每个行业有市场机会时,都是隔壁行业从业者先参与,因为他们更容易发现机会,并且会有很多相似的资源能直接用、很多经验也能照搬。比如很多茶饮从业者当初其实都是做咖啡的,因为茶饮市场机会更好,当初就从咖啡转做茶饮。所以茶饮店、咖啡店,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个行业的两类产品,两者互相转化和融合是必然的。” 新茶饮扎堆“喝”咖啡 在新茶饮行业,7分甜并不是首个做咖啡的品牌。咖啡赛道里,有的企业选择另起炉灶投资一个咖啡品牌或者自己成立新的咖啡品牌,有的企业则选择上新咖啡产品来进入咖啡赛道。 作为较早涉足咖啡行业的新茶饮,蜜雪冰城曾在2017年推出以现磨咖啡为主的全国连锁饮品品牌“幸运咖”,售价基本在10元以内。借助蜜雪冰城的供应链体系,幸运咖于2020年4月开放加盟。但幸运咖的发展并不如蜜雪冰城快,根据蜜雪冰城招股书披露,幸运咖2019年-2021年的门店数量分别为12家、142家、469家,2022年第一季度门店数为636家。经营“幸运咖”品牌的公司为河南幸运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22日,2021年亏损69.57万元,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40.51万元。 自立咖啡品牌的还有茶颜悦色,今年8月,茶颜悦色推出的“鸳央咖啡”开业,标志着茶颜悦色正式涉足咖啡行业。茶颜悦色方面表示,鸳央咖啡与茶颜悦色是同根生的两个独立品牌。9年前,茶颜悦色用“中茶西做”方式打开中国茶的另一面,如今在新零售咖啡浪潮来临的环境下,鸳央咖啡采用“西咖中做”的方式,以“新中式咖啡 茶”的定位,探寻咖啡的另一面。 除了自己成立新的咖啡品牌外,新茶饮企业化身投资人,对咖啡品牌的投资也毫不手软。2021年7月,精品咖啡品牌Seesaw完成了由喜茶领投、老股东弘毅百福跟投的A+轮过亿元融资。公开资料显示,喜茶还投资了咖啡品牌少数派。 与喜茶类似,奈雪的茶在今年9月入股了咖啡品牌AOKKA咖啡,且持股超21.4%。今年5月,有消息称亦烧仙草战略投资长沙连锁咖啡品牌DOC咖啡,占股23.5%。同样在今年5月,柠檬茶品牌“柠季”也传出全资控股投资咖啡品牌“RUU”的消息,RUU创始团队成员由前星巴克与字节系员工为主,目前该品牌以直营为主。 此外,还有一些茶饮品牌选择在菜单上加入咖啡产品。新京报记者在新茶饮品牌益禾堂小程序上看到,除了新品推荐、水果茶等栏目外,菜单中还出现了“现磨咖啡”这一选项,产品包括益禾堂特色的益杯咖啡、美式咖啡、白椰拿铁等,售价在12元-17元之间。新茶饮品牌一点点也在门店上新了红茶拿铁、四季拿铁等产品。 在段北海看来,各品牌涉足咖啡业务的选择以及背后的动机比较复杂,但主要来说,是资源和老品牌条件决定的。“手上有钱+原有品牌不适合上咖啡,那就再做一个咖啡品牌。如果手上钱不多,老品牌的定位又和咖啡不冲突,那就直接上产品就行了。总体来说,做新品牌机会更大、成本风险更高。老品牌上新产品,成本更低,机会也有限。” 品类边界逐渐模糊 茶与咖啡,这两款中西方的经典饮品,在中国市场正经历着产品形态多元化,且边界正逐渐模糊。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咖啡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据前瞻研究院统计,从2013年到2023年,预计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上涨238%。相比新茶饮市场的迅速发展,国内咖啡市场也被业内认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咖啡消费仍处于初期阶段。《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咖啡消费量以每年15%-20%的幅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 从消费群体看,新茶饮品牌与咖啡品牌的消费群体有一定重叠。根据平安证券发布的《新消费研究之咖啡系列报告》显示,咖啡和茶饮用户目标群体存在重叠,90后和企业职员均为两类现制饮品的消费主力,但咖啡消费者的性别比例更为均衡,且咖啡用户画像中“职场奋战”的青壮年,“多金金领”的中壮年特征更为显著,而茶饮消费者中“90后+女性”以及“学生+白领”特征更为明显。 同样,新茶饮与咖啡在购买时间、地点方面也极为相似。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新茶饮购物逛街、下午茶等场景下消费者购买率高,占比均超过五成,其次聚餐、看剧、约会、工作常见日常消费场景占比在三成左右。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购物逛街、下午茶、聚餐、约会场景多在商圈、闹市区出现,品牌门店可以在这些区域布局店铺。 新茶饮的发展正如日中天,如何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对新茶饮而言是下一步的命题。“对于新茶饮品牌而言,新的增长点可能是需要持续开店,通过旗下的资产来拉动。在线上引流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开发咖啡产品线,也能够导入新的客流,形成新的增长点。”一位咖啡行业从业人员说。 虽然两大品类的边界逐渐模糊,但从本质讲,双方共同发展才是最好的结局。平安证券在报告中表示,咖啡和茶饮可搭售,但相互渗透取代难成立。首先,咖啡与茶饮之间大范围的渗透取代不仅存在难以有效覆盖对方品类客群的问题,也面临较大的运营管理及成本投入压力,基于此背景,开发或投资新咖啡品牌成为国内部分茶饮公司的选择。其次,茶饮与咖啡的消费高峰存在错位,搭售少量基本产品,可以在运营、投资及采购压力增幅不大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品类的补充,以此提高门店坪效并满足顾客多元化的需求。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G20巴厘岛峰会频现中国科技产品
- V型反转,港股再创新高!明星股东入局,狂飙4成!
- 遏制异常交易等行为 证券公司可发挥更大作用
- 科伦药业拟分拆科伦博泰赴港上市 默沙东半月前入股成后者二股东
- 遭英国监管机构指责“可能削弱市场竞争”,微软和动视暴雪回应
- ReLive完成再生医学跨境并购及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领投A轮融资
- 五大行牵头新年民企第一大单 复星获银团贷款120亿元
- 31省份2023年GDP目标公布 多地表态力争更好结果
- 我国正式启动特定养老储蓄试点,首款产品昨起发售
- 特斯拉全球降价打响价格战,2023年更多车企加入战局?
- 民生策略:投资者当下进入在各种板块之间轮动的阶段 煤炭和油将值得期待
- 中金:维持周大福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升至19.95港元
- 韩国电视剧已被允许在中国播放?外交部:去年以来已经引进多部
- 欧盟何以越来越重视东盟
- 下周影响市场重要资讯前瞻
- 太古股份公司B1月16日注销已回购股份合共449.5万股
- 赛灵思分销商:FPGA明年起涨价8%属实
- 服务企业“出海” 银行多元解决外贸客户痛点
- 汇添富基金郑磊:医药板块迎来布局良机
- 2023年基金抱团新方向?公私募们如何看待地产股价值修复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利空暂歇2个月?9月美联储利率决议前 黄金反弹无忧
- 东亚银行2022年一季度四项投诉量居外资法人银行首位
- SPROCOMM INTEL预计中期纯利600万元至约900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 合景泰富出让香港一项目股权,回笼13亿港元应对到期债务
- 丰巢取件通知跳转诈骗平台?号称收益是银行的50倍、背靠国企,层层调查后真相原来是…
- FIRST CREDIT正努力与证监会沟通及回应其质询 继续停牌
- 厦门银保监局局长孙晓明:辖内银行为台胞发放购房按揭贷款7.59亿元
- 国际油价延续涨势,美国基本面向好,俄欧纷争衍生新需求
- 宁夏:率先采取“风险处置+同业吸收合并”创新模式处置高风险农小机构
- 嘉凯城:延期回复深交所关于股权激励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关注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