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非系列|远离“伪私募”,守住“钱袋子”
2022年6月,伪私募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以“守住钱袋子,防非护好幸福家”组织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系列本月,远离格林基金开展丰富多彩的守住宣传活动,普及金融知识,钱袋增强投资者对非法集资的伪私募防范意识和能力! S公司以从事私募基金投资为由,防非向群众吸收资金,系列涉及人数众多,远离集资金额巨大,守住是钱袋典型的以私募基金为名进行非法集资的违法违规行为。 S公司是伪私募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S公司关联机构L公司亦为登记的防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两家公司共备案了数十只私募基金。系列监管部门检查发现 S公司存在公开宣传、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承诺最低收益等违法行为,非法集资特征明显。 一是打款人并非备案基金投资者。虽然给S公司打款的自然人都备注了购买私募基金产品,但均不是S公司在基金业协会产品备案中显示的投资人。 二是通过S公司账户汇集大量自然人资金。大量自然人直接打款到S公司账户,数额从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打款的备注均为购买私募产品,汇集到的资金数额巨大。上述自然人直接打款到管理人自身的银行帐户而非托管券商开立的募集资金专户,显然不符合正常的私募基金购买方式。 三是汇集资金去向不明。S公司账户汇集的资金,小部分被用做缴纳物业水电等公司日常运行费用,其余大部分转出到股东个人账户,被拆散成数千元一笔打往多个个人户,或转给关联方、其他股东等,还有的用于购买汽车、房产等消费。 在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投资者必须“擦亮眼睛”,正确认识私募,准确定位自我,做到“三看三不”,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要看人。购买私募基金产品前,通过基金业协会网站查询了解私募机构。对私募机构执业能力的判断不能仅仅依据办公场所的装修档次及工作人员的着装品质,要仔细了解高管人员的职业背景、学历情况、从业经历等信息,不要盲目地相信“有关系”“有资源”等毫无凭据的说辞。 二要看产品。要自觉抵制“保本保收益”“高收益无风险”“快速致富”等噱头诱惑,保持头脑冷静,多一分怀疑,少一分侥幸。如果私募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中含有“定期付息、到期还本”等字眼,或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其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关联方直接或间接承诺“保本保收益”,即提示这是一个违规产品,请勿购买。 三是看合同。投资者看合同时,要重点关注合同中是否明确提示投资风险、投资范围或投资标的,核实相关条款与宣传推介内容是否一致,是否托管,是否约定纠纷解决途径等。 四是量力而行“不贪小利”。投资者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对照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判断自身是否能够投资私募基金产品。在满足合格投资者标准的前提下,再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五是文件签署“不走过场”。投资者应当认真对待有关个人投资者资格审查等适当性审查环节,充分认识风险揭示书、合格投资者承诺书、风险测评调查问卷等的重要性,认真审阅合同条款,而不是草草浏览文件、简单签字了事。 六是投资前后“不做甩手掌柜”。投资者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前提下,应充分了解所投产品,知道买的是谁的产品,与谁签约,由谁管理,资金划到何处,具体投向何方。发现管理人管理基金存在违法违规情况的,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发现管理人涉嫌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的,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总裁于泽:保障和改善新市民生活是保险业的光荣任务
- 国产机器人如何攻破汽车产业壁垒
- 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 民生银行石家庄分行等被罚
- 风暴中商汤科技:专利森林已然建立,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对AI新赛道需更多市场耐心
- 网友吐槽当地一家建行每月只上2天班,银行:是个服务点 业务比较少
- 上海银行天津分行被罚59万元:违反支付结算、反洗钱、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相关管理规定
- 人民时评:抓住用好5G规模化应用关键期
- 稳楼市政策“回暖”,问题是谁来买房?
- 广州法院引用“绿色原则”判决涉虚拟货币“挖矿”合同案
- 过去五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云南全方位提振工业经济:抓好政策落实、项目建设、招商引资
- 高价雪糕为何频遭质疑
- “云南首富”兄弟被监视居住,千亿龙头市值蒸发226亿!公司紧急开会,多家顶级机构出席,凌晨2点还在发信息
- 总投资83.58亿元 绿色“超级充电宝”落户黑龙江尚志市
- NASA局长渲染“中美太空竞赛”:北京的计划更进一步
- “请来”又“请走”,森马服饰拟剥离母婴电商平台“请贝” 运营公司去年亏损近千万
- 11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均维持不变
- 证券时报头版:促消费政策激发活力 汽车产业画出复苏曲线
- 中证报刊文:增强养老金融产品供给能力和创新力度
- 侠客岛解局:刘鹤与耶伦通话,“应约”二字有意味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