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下滑财险稳增 五大上市险企开门未红
炒股就看,寿险市险权威,下滑专业,财险及时,稳增全面,大上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企开 转自:北京商报 2023年新的寿险市险篇章开启,面对新的下滑发展环境、新的财险转型阶段、新的稳增业务布局,各险企的大上保费收入情况更受关注。2月19日,企开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寿险市险、下滑、财险、、A股五大上市险企1月合计实现保费收入5651.89亿元,同比下降1.18%,保费增速呈四降一升局面,其中,中国平安是唯一保费正增长的企业。 综合来看,随着车险业务回暖,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稳健增长;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有所分化,整体呈下滑趋势。尽管保险业目前仍然经历着转型带来的“阵痛”,但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 首月保费数据中,寿险公司的“开门红”情况最受关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家寿险公司1月保费收入处于负增长状态。 具体来说,5家寿险公司1月共取得保费收入4321.54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平安人寿保费收入1029.41亿元,同比增长4.43%,平安人寿也是唯一一家寿险保费收入实现正增长的。人保寿险保费收入392.47亿元,同比下降15.81%。太保寿险保费收入为526.85亿元,同比下降5.72%。 谈及2023年首月寿险公司保费承压的原因,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一方面可能是在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业务平稳增长、淡化“开门红”的引导下,保险公司更加重视平滑季度乃至月度保费增长;另一方面再加上1月春节假期保险公司有效工作日的减少,也导致保费增速放缓。 资深精算师徐昱琛进一步分析,除了春节假期导致的工作周期缩短,1月上旬的疫情影响也导致代理人工作停摆,而各家公司推出的“开门红”产品仍以快返型年金为主,并没有什么新意,对消费者来说产生了“审美疲劳”。 展望后市,随着居民储蓄意愿提升,寿险公司未来发展被一致看好。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预测,从需求侧看,在疫情不确定、权益市场震荡等因素影响下,居民的风险偏好仍然维持低位,而年初恰逢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最旺盛的时点,从而带来保险储蓄类产品的配置需求。从供给侧看,由于1月疫情及假期扰动队伍展业,部分公司2月启动二次“开门红”,3月强化一季度冲刺,通过费用激励的方式激发代理人的销售潜力。 宋占军也表示,2023年业务的恢复增长,主要来自后疫情时期经济社会生活的全面恢复,尤其是消费者收入的增长,在这一基础上,个人养老金等养老健康保障业务也将进一步助力市场发展。 相较于寿险公司持续承压,经过车险综改后财险业“提质、降本、增效”的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业绩回暖明显,在开年表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 从具体保费收入情况来看,1月3家险企共取得保费收入1165.66亿元,同比增长2.04%。其中,人保财险保费收入611.73亿元,同比增长1.23%;平安产险保费收入320.82亿元;太保产险保费收入233.11亿元,同比增长10.9%。 回望2022年,不少财险公司实现了保费规模与利润的同比双升。市场预计,受益于车险业务持续回暖,非车险业务继续提升,上市险企产险业务将保持稳健增长。而头部险企有望凭借在费率、渠道方面的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展盈利空间。 分析师王舫朝在研报中预测,综合考虑当前各地消费刺激政策下乘用车销量有望逐步复苏以及非车险相关政策支持等因素,认为2023年车险和非车险均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招商非银郑积沙预测,从2023年全年来看,在各项稳增长政策加快落地,以及支持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和推进乡村振兴等措施的政策出台下,车险和非车险业务均有望实现较好增长。同时2023年财险行业仍将延续严监管,财险行业的竞争格局预计将趋于稳定,在社会活动恢复下,头部公司凭借定价优势和规模优势有望继续领先同业,看好2023年财险行业的稳健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李秀梅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卡塔尔世界杯丨梅西否认受伤传闻
- iPhone14 plus双十一降价超千元!富士康“开工率”难挡苹果强势收割手机市场
- 期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产业规模超3500亿元,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虚拟现实五年计划来了
- 投机多头弃盘逃离,恐慌情绪爆发引发油价急挫,9月低点处能否悬崖勒马?
- 国内首个脊髓性肌萎缩症全身基因治疗药物研究在上海正式启动
- 民办中职前校长被指不退学生工作保证金,学校:正帮学生起诉维权
- 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 卡塔尔世界杯揭幕战正式打响
- 中天期货:螺纹超跌反弹 甲醇建议空单获利了结
- 2022年11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 百强房企拿地规模降幅连续5月收窄 专家:四季度是房地产修复的重要窗口期
- 港股又一只妖股诞生!多想云尾盘暴跌60%,月初刚上市,鸿星尔克、安踏是客户
- 索尼年度第二季业绩表现超预期,游戏业务利润“腰斩”
- 美国LNG出口量受限之际 亚洲买家跟欧洲抢天然气
- 七部门新规定明星不得为药品、保健品等广告代言,但为何屡禁不止?
- 成都轨道集团积极为中小微企业纾困
- 央行行长易纲: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增加长期资本供给 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适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 厦门银行回复证监会:房地产贷款金额占比较高具有合理性
- 科创50公司前三季度净利增44%,机构持股比例平均为40%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