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央行释放降准信号!关于房贷 最新发声
原标题:刚刚,刚刚关于央行释放“降准”信号!央行关于房贷,释放最新发声→ 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召开2022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降准 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信号今年以来,房贷发声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最新稳中求进,刚刚关于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央行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释放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降准支持。 下一步,信号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贯彻党中央、房贷发声国务院决策部署,最新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举措,刚刚关于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在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在价格上,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结构上,抓紧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实施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金融机构要灵活调整住房按揭等还款安排 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居民收入受到短期影响,存在推迟偿还月供、重新安排还款计划的需求,银行从贷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于此类特殊情形,也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因此,202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其中明确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四类人群,金融机构要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对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可不作逾期记录报送。从大型银行当时的实践来看,在疫情初期,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一度由0.29%上升到了0.37%;延期还款政策实施后,贷款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随着后来疫情缓解,居民收入恢复,贷款偿还很快恢复正常,到2020年末,不良率已经回到了0.29%的原有水平。 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发,各界对延期还款的关注升温,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指导主要银行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做好现行政策和延后还款时间、调整还款计划、开通征信异议绿色通道等业务安排的宣传解读。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还将持续关注疫情形势,指导银行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对于正常还款有困难的客户,要区分是还款能力还是还款意愿的原因,要区分是受疫情影响的短期还款能力还是中长期还款能力,将延期还款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适当简化业务流程,聚焦重点客户群,因地制宜采取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三是针对零售业务链条长、客群多样化的特点,要加大各层级业务培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落实征信权益保护,畅通投诉维权渠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此外,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已售住宅项目缓建停工、延期交房,中国人民银行也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指导银行综合项目实际、借款人意愿等,依法依规妥善协商处理,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全国多城银行自主下调房贷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受疫情近期多发、部分居民收入下降、房地产建筑营销活动受阻等因素影响,商品住宅销售额出现了下滑,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也有小幅回落。此外,随着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不断增大,每个月的还款额也在逐渐增大。3月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8.9%,尽管我们观察新房贷款发放额与新房销售额的比值还处于历史上较高的水平,但余额同比增速比去年末下降了2.3个百分点。 近期,房贷利率下调主要是发生在银行层面。3月份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平均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不等。此外,部分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配合地方政府的调控要求,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在全国政策范围内,下调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这是城市政府、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和自身经营策略,做出的差别化、市场化调整,适应了房地产市场区域差异的特征。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配合地方政府履行好属地责任,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 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与上年末大致持平。我国坚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总体看,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2021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避险产品管理外汇风险的规模同比增长59%,高于同期银行结售汇增速36个百分点,企业套保比例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至21.7%。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同时密切监测国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稳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信贷资源倾斜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服务业等部分行业和小微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正常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中国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企业纾困解难。 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从普惠性金融支持措施和行业特定扶持措施两个方面,对餐饮、零售、旅游、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民航业等特殊困难行业给予重点的倾斜帮扶。3月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8万亿元,同比增长24.6%,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还将继续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全力支持困难行业和小微企业纾困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一是落实落细金融纾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的信贷资源倾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满足合理的融资需求,特别是避免盲目限贷、抽贷、断贷,支持困难行业企业渡过难关。 二是继续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强化正向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合理提供贷款展期或续贷的安排,积极挖掘新的融资需求,扩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的比重。 三是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建设,督促商业银行持续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完善绩效考核和尽职免责,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加快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最后,中国人民银行还将加强与财政、发改、工信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协调联动,推进信用信息的共享应用,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政银企融资对接,更好发挥担保增信和风险补偿作用,提高小微企业融资的覆盖面和便利度。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保交楼”再迎新政,央行2000亿元无息贷款支持计划正在路上
- 15次巡天,16人登空!一图读懂中国航天员之最
- Twitter将于周五推出付费认证服务:仅限于苹果iOS端应用
- 10倍大牛股生产线临时停产!“亚洲锂都”敲响环保警钟
- 20cm涨停,叕叕创新高!这个题材大爆发,“从0到1”,业绩高增长概念股名单出炉
- 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明起访华
- 373亿元!滨江集团今年已拿下41宗地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持续整治层层加码 封控管理快封快解
- 2022年金融街论坛聚焦“新市民”:精准把握金融需求 促进共同富裕
- 国信证券:维持华住集团-S增持评级 22Q3海外扭亏为盈 期待国内复苏成长
- 美银证券:重申汇丰控股买入评级 目标价65.89港元
- 四川遂宁市委书记李江:数字经济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日益凸显
- 皖滇闽甘等省份已成立省级教材委员会,省领导挂帅
- 报告:节假日过半未成年网民上网时长低于1小时
- 快讯:港股电信板块持续走强 中国联通涨近8%中国电信涨超6%
- 金科股份:黄红云名下4979万股被国信证券强制平仓,用于归还融资
- 暑期档票房破91亿元:《隐入尘烟》出圈成黑马,80后观众被调侃为“老人”
- 中铁二局: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 上海11月29日新增本土确诊11例、无症状感染者176例
- 【育儿科普】孕妈妈患妊娠期糖尿病危害大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