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市场前瞻:关注美国6月通胀数据 Q2财报季拉开帷幕
财联社7月9日讯(编辑 夏军雄)市场正在消化美联储激进加息的环球预期,对美国经济衰退的市场担忧也有所缓解,不过下周将迎来6月CPI数据以及美股二季度财报季,前瞻这可能成为未来一周市场走势不稳定的关注两大催化剂。 下周三公布的美国幕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可能将对市场产生最大影响,经济学家预计该指数可能进一步走高,月通即高于5月8.6%的胀数同比涨幅,这意味着美国通胀数据可能续创逾40年新高。据Q季拉 布莱克利咨询集团首席投资官Peter Boockvar称,财报总体数据预计会更高,开帷这主要是环球因为能源,不过剔除食品和能源的市场核心通胀可能会降低。 道富环球投资策略师Michael Arone表示,前瞻市场面临的关注风险是,通胀可能仍未见顶。美国幕 在投资者密切关注通胀的同时,二季度财报季将拉开帷幕,各大企业的利润和盈利预期可能会成为造成市场动荡的源头。 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将于美东时间周四开启银行财报季,富国银行和花旗等银行将于周五发布财报。其他公司方面,百事公司和达美航空将分别于周二和周三公布业绩,芯片巨头台积电将于周四披露季报。 此外,有关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去留也是下周一大看点。尽管约翰逊已被迫辞去保守党党魁一职,但他拒绝立即辞去首相职务,坚持留守到今年秋季,即保守党选出新领导人为止。 然而,保守党内部要求约翰逊立刻离开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的呼声依然很高。保守党在下议院的议会党团1922委员会将在下周一举行内部选举,新委员会将修改信任投票规则,可能提前发起对约翰逊的不信任投票,这意味着约翰逊可能无法如愿留守到秋季。 下周重要事件概览: 周一(7月11日):英国保守党1922委员会举行内部选举,新委员会将修改信任投票规则、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分行行长会议上发表讲话 周二(7月12日):德国7月ZEW经济景气指数、区7月ZEW经济景气指数、美国6月NFIB小型企业信心指数、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就经济形势发表讲话、欧佩克公布月度原油市场报告 周三(7月13日):EIA公布月度短期能源展望报告、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在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上发表讲话、新西兰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和货币政策评估报告、IEA公布月度原油市场报告、加拿大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美国6月CPI数据 周四(7月14日):美联储公布经济状况褐皮书、美联储理事沃勒就美国经济前景发表讲话、 周五(7月15日):美国5月商业库存月率、美国6月工业产出月率、美国6月零售销售月率、欧元区5月季调后贸易帐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欧洲央行官员Nagel: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不应导致加息推迟
- 网传隐溪茶馆老板发朋友圈称月亏1000万用私房钱强撑,韩束员工爆料:韩束内部员工绩效扣光来填茶馆的坑
- 京东、拼多多、哔哩哔哩等中企有可能被美国交易所摘牌,外交部回应
- 柯文哲预言:全台将进入“黑暗时期”
- 金融风险防范和对外开放,川渝两地如何强化?听银保监局局长们说
- 宾利一季度营业利润飙升162%
- 露营火爆背后:营地经营者3个月就回本,有公司股价一个月涨超7成
- 北京:本轮疫情已涉及15个区 传播途径尚未完全阻断
-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印发《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 星期六因女鞋产品不合格被罚没1.6万余元 旗下产品包括迪芙斯、索菲娅、菲伯丽尔等
- 重磅突发!刚刚,“冠军”基金经理出手:今日起,取消限购!
- 中国跨境电商独角兽SHEIN回应收购英国快时尚品牌:消息不实
- 机器人透出“中国智造”的技术奋进
- 北京东城区新增1例感染者 主要风险点位公布→
- 商务部:今年一季度我国服务贸易继续快速增长
- 央行新增1000亿专项再贷款 用于这两大煤炭领域
- 银保监会: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 可提供年金保险等产品
- 外交部:制裁换不来和平,美国的制裁大棒实际上打在各国人民身上
- 最新!北京延庆“三街五镇”新一轮核酸检测均阴性
- 媒体谈美联储20多年来最大幅度加息:紧缩政策走向会如何?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外汇局:二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5133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2084亿元
- 华为Mate50系列再更新 HarmonyOS 3迎来第二波优化
- 中南置地人事变阵:首设联席董事长,80后总裁履新
- 约谈部分故意渲染生猪涨价氛围自媒体 生猪政策“组合拳”升级
- 继华为之后又一款外折叠屏手机在路上了!骁龙8 Gen2加持
- 山姆卖假迪奥?官方App紧急下架,客服透露:仍在售卖
- Vertu推出Metavertu手机,号称“全球首款Web3手机”
- 大盘反攻,医药股全线冲高!“羊了个羊”广告骗人9万上热搜,概念股逆势下跌!
- 俄媒:俄国防部抱怨国产无人机无法满足技战术要求
- 信息量超大!关于保供稳价、吸收外资、油气电力体制改革,国家发改委权威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