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责郑州红码事件
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并行动:把权力关在制度的追责郑州笼子里,这是红码大数据时代的新课题。 马飘/文 最近几日以来,事件民众聚焦于河南滥用健康码事件。追责郑州河南几家村镇银行的红码线上储户反映,尽管其来自低风险地区,事件但赴郑州后,追责郑州本为正常状态的红码健康码被转成红码。被赋红码的事件,还包括一些并未到访郑州的追责郑州相关储户。 作为电子通行证,红码健康码具有极强监控力和强制性。事件按照相关防疫规定,追责郑州红码持有者应立即向社区疫情防控部门报备,红码在没有转码前,事件禁止外出。前述被赋红码的储户,随即被工作人员带往相关隔离点。 所以,尽管在表现形式上,是否赋于某个人红码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在实质上,这是一个关乎每个人的人身权利问题。 在疫情爆发期间,健康码通过识别个人数据,对可能有染疫风险的人群予以识别、管理,有其一定的正当性,但这个服务于防疫的功能,并不意味着健康码,可以在其他方面随意使用,就像此次因为事涉存款纠纷的储户被赋红码,一时实质上人身自由受限。 其实,民众高度关注储户红码的问题,不仅仅是“随意红”或者防疫过度。更核心的是,大数据背景下的行政权力如何不被滥用。 这种滥用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当政府掌握海量个人信息,借助大数据手段,很容易限定某些特定人群的权利,包括人身的自由等。 因为疫情防控,政府收集了很多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身份、健康、交通等各方面信息,这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数据安全,乃至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个人隐私不受侵害等问题,包括相关数据的使用——不能用于非正当的用途。 其次,大数据技术加持下,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从储户红码事件看,更重要的是如何依法依规行事,不越界。 技术拓宽了政府行动的可能性范围,但是并不是所有有能力做的行为,法律都赋其行使的权力。当行政部门获得了更强大的能力之后,必须考虑,怎样做才是合适的。 其三,当有相关部门的越界行为发生时,这时候谁来监督,谁来纠正。 上述三个方面,就储户红码事件看,河南有关部门的表现都没有及格。 就健康码的使用,2020年2月出台的《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就明确规定,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针对此次河南发生的“储户红码”事件,法学专家认为,有关做法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传染病防治法》乃至相关公职人员可能涉嫌《刑法》中的滥用职权罪等。 但是事件发生到今天,没有一个权威解释,互相推诿,没有谁来纠正、问责。 民众之所以不停追问,就是因为,这样的事情一旦轻易放过了,这种大数据技术的能力和行政权力的滥用捆绑起来,必然有权任性,造成对人的基本权利的肆意侵害,后果不可想象。 此次储户红码事件,并非偶然,之前发生过多起与健康码信息相关的过度防疫甚至滥用行为。 比如,在收麦农忙期间,一地方甚至曝出“没有核酸证明,不能下地割麦”的奇闻;外省人士“入豫即赋黄码”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从全国看,一些地方其实早已出现将健康码集成到其他“码”的延展应用。其法律依据如何、延展应用正当性如何、审查程序如何、个人权利保障如何等等信息,都很难从公开渠道了解。 或许是一批没有被及时纠正和追责的事件,形成了很多人对于法律的轻慢。一定意义上,此次储户红码事件,是上述若干“小病”,最终变“重疾”的结果。 就健康码的储户红码事件,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调查清楚事实,追究直接相关人责任。除此之外,应综合分析问题,理清权责边界、失责情形,追究相关部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并行动: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这是大数据时代的新课题。 就健康码的案例,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社会首次全国性、高效率、高精准地收集、掌握个人信息的案例”,也有人认为是“在非常时期一举突破诸多制度和规范的非常之举”,是“数字时代社会治理的第一场全局性大考”。 “储户红码事件”,明示了中国数字社会建设和治理的潜在风险已经在不断累积。 终究,助力抗击疫情的健康码,不能因为各种私利的扭曲,成为危及全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负面因素。 民众期待着所有的过程能够在正确的伦理和法治的轨道上顺利前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实控人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通策医疗早盘大跌近8%
- 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 罗顿发展及相关人员收警示函
- 黑土地保护法8月1日起施行:盗挖、滥挖将从重处罚
- 大厂人事|软银集团国际CEO上任5个月后离职 脉脉称已对员工做结构性调整
- 战胜了癌症的范加尔,为荷兰足球选了一条最务实的路
- 天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暨第四届工业互联网发展论坛于云端圆满举办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的名单
- 国家卫健委:绝不允许因疫情防控外因素对健康码赋码变码
- 中国民用航空局:推动北斗系统相关技术标准全部完成国际民航组织专家技术验证
- “拿走属于你的东西”,YouTube广告向美国男性“推送”乌克兰女性
- 镇江夫妻以“网恋”为幌子先后骗得同一人万余元,双双落网
- “最强女性大脑”汇聚巴黎 中国女科学家期待更多全球合作
- 快手第三季度DAU为3.63亿 MAU为6.26亿
- 河北、青海、辽宁多起违反“九不准”典型案例被通报
- 最高法印发《关于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
- 德国经济部长警告能源市场或面临“雷曼式效应”!为什么?怎么办?
- 视频|少亏60万?佩洛西夫妇提前清空手头英伟达股票
- 6月24日上市公司晚间公告速递
- 10倍牛股闪崩17%!眼科赛道为何巨震?医美巨头午后暴跌,公司紧急回应…白酒、医药、旅游股却大涨
- 北交所上市公司满百家:“小而美”特征突出,中小企占76%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