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内中美高层5次会晤,什么信号?
【文/观察者网 王慧 编辑/冯雪】中美高层又见面了。个月 7月9日,内中G20外长会结束之后,美高中国国务委员王毅和美国外长布林肯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晤,层次会晤持续了5个多小时。晤号 会后,什信双方都用若干积极的个月词汇评价了这次会晤。 中国外交部声明中写道:双方都认为,内中此次对话是美高实质性的,也具有建设性,层次有助于增进彼此相互了解,晤号减少误解误判,什信并为两国未来高层交往积累了条件。个月布林肯谈及此次会晤也用到了“实质性的内中、坦诚的美高和有建设性的”等词汇。 观察者网注意到,给中美关系加装“护栏”已经成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方的高频词汇,这次会晤也不例外。而中方的回应也很明确: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就是两国最可靠的“防护”。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沈丁立教授认为,美方说加装“护栏”的终极目的是避免中美之间发生武装冲突,这是一个底线。“在此基础上,双方寻求一些合作来改善已经非常紧张的关系,这些可能的合作既要符合美国利益,也要有利于中美两国关系。” 除此之外,中方向美方提出的“四份清单”也引起广泛关注。 这“四份清单”分别是:要求美纠正错误对华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中方重点关切的涉华法案清单、中美8个领域合作清单,中方希望美方切实认真对待。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前两份清单是去年7月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天津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会谈时中方向美方提出的。在此基础上,这次中方又向美方提出了要求,新增了后两份清单。 “过去一般是美国给中国提要求,去年给舍曼的那两份清单是中方第一次给美国开清单,之前中国从没开过,”沈丁立称,这反映出中国对美外交风格的变化,中国开始用美国习惯使用的方式同美国打交道。 沈丁立认为,中方提出的关于中美8个领域的合作清单是最有可能得到积极回应的。美方一定会对此清单予以认真研究,并可能找到若干可以较快达成合作的领域,双方还会就此成立工作组。 观察者网注意到,最近一个月来,中美军事、外交、经济领域的高级官员互动之频繁,是拜登当政之后未曾有过的,1个月5次。 6月10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香会”举行会谈。 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卢森堡会晤。 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财政部长耶伦举行视频通话。 7月7日,中央军委委员、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应约与美军参联会主席米莱进行视频通话。 7月9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会后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晤。 其中,3次为面对面会晤,2次为视频通话,且这两次线上通话中方均是“应约”。 “这一方面展现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意愿,”沈丁立分析称,另一方面,我认为这是功能部门在为近期可能举行的中美元首(线上)会晤积极做准备。功能部门在对话中需要回顾对上一次元首对话所达成共识的落实,以及接下来怎样尽可能地开展更多的合作。 “虽然双方目前在扩展合作上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认为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半岛稳定等诸多领域,中美有着共同合作心愿,也是有可能提出一些具体合作的。这次中方给出的其中一个清单是‘中美8个领域合作清单’,其中有些合作项目或领域可能就是通过近期频繁的部门对话,在中美之间互相了解态度之后确定的。”沈丁立说。 然而,观察者网也注意到,美国近期在积极推动中美高层对话的同时,也在继续地不断地打压中国。 比如说,制定并实施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以涉嫌支持俄军方为由,将5家中企加入“实体清单”;美媒近期爆料拜登一方面打算取消37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中100亿美元商品加征的关税,另一方面又打算加大对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审查等等。 对此,沈丁立认为,对华强硬目前在美国是所谓的“政治正确”,而且拜登目前正面临着中期选举的压力,所以他不可能只谈和中国合作,而不打压中国。如果这样做,美国民主党就更容易受到来自共和党的攻击,在今年的中期选举中丢掉选票。 “中美之间是高度依赖的,接下来如果两国的合作越来越多,那么拜登政府自己就会感觉到和中国搞竞争对抗那一套对美国愈加不利。” 除了G20外长会后王毅和布林肯的会晤之外,G20外长会期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遭遇也引起不少关注。 这次G20外长会议是自俄乌冲突以来,美俄外长首次同场参会,但布林肯和拉夫罗夫并没有会面。 会前,美方就给出了“时机不合适”的理由,拉夫罗夫的回话也很直接“放弃接触的不是俄罗斯,是美国,我们没有追着谁要求会面。” 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美国目前为何拒绝和俄外长的接触? 沈丁立认为,美国现在正全方位地制裁俄罗斯,向俄罗斯施压,其中包括政治压力、经贸压力、金融压力、技术压力等等,拒绝见面是施加政治压力的一种,服务于华盛顿对俄整体战略。 他说,在做出不见面的决定之前,美国一定会评估:布林肯和拉夫罗夫会面是对美国有利还是对俄罗斯有利。如果不是给自己加分,而是失分,那美方一定是不肯见的。 “拜登政府一定很希望通过美俄外交会晤能拿到一点好处,比如说俄罗斯撤军,或者至少是部分撤军。但是从俄罗斯总统普京、外长拉夫罗夫、国防部长绍伊古近期的言论来看,俄罗斯没有任何撤军的政治选项。”沈丁立分析道,很可能见面之后,俄方非但不撤军,反而增兵乌克兰。这样一来,拜登政府在国内就会被共和党更多批评,徒增民主党在中期选举面临的危情,在国际上也会很丢面子,不利于其一直试图强化的西方盟主形象。在没有把握之前,美国就索性找个理由不见。 “至于俄罗斯方面,他们也清楚,见了也不会有什么突破,俄方目前根本不会撤军,美国也不会撤销对俄制裁。而且美国已经堵上会晤之门,俄罗斯何苦自讨没趣,所以俄方也不可能采取主动。” 沈丁立认为,这次如果布林肯和拉夫罗夫可能见面的话,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东道主印度尼西亚的总统出面组局,把美俄外长单独聚到一起一聊,“但很显然,印尼没有这样做。” 这次的G20外长会既没发联合公报,也没留下“全家福”。 由于东道主印尼邀请拉夫罗夫与会,G7外长们先是集体缺席印尼7日晚举办的欢迎晚宴,8日又抵制G20外长们拍摄集体照。拉夫罗夫发言时,美国、加拿大和欧盟代表团走出会场;而拉夫罗夫也通过走出会场的方式在乌克兰外长发言和德国外长批评俄罗斯时作出反击。 目前,普京已经受邀并确认参加11月在巴厘岛举行的G20峰会,但参加的具体形式还在确认中。届时,普京会有类似拉夫罗夫这次的遭遇吗? “一切都取决于俄乌战争进程和西方国家的国内政治,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沈丁立称。 (张菁娟对本文亦有贡献)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自动充电、自动采样、自动书写,一大波智能机器人涌向WAIC
- 微医或再度谋求港股上市 架构变革能否提振业绩优化负债率?
- 交通运输部:全力保障粮食、能源、化肥等重点物资和集装箱水路运输稳定畅通
- 高层密集研判形势、研究更多稳经济新举措 稳增长政策适时加力
- 哈尔滨土地市场冰封:前10月成交4宗地块,有房企表态不再拿地
- 小鹏汽车回应车主开启辅助驾驶遇车祸:没有保持观察并及时接管车辆
- 政策优化 强本固基 合力推动 上市公司“强肌健体”迎来新阶段
- 索尼全新高速机 4K120P 422 10bit对应
- 银行板块涨1.51% 中信银行涨3.71%居首
- 学区房又要涨了?
- 高樟资本范卫锋:如何抓住元宇宙的红利
- 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 吉林疫情出现三个积极变化
- 美国助学贷款的前世今生
- 信汇支付部分违规行为情节严重遭罚没686万 实控人被立案侦查
- B站加速寻找更多“帕梅拉”,筹谋国际化布局
- 投资顶流离职致重仓股暴跌 机构激辩是机会还是风险
- 美国“猎户座”飞船抵达月球
- 骗子混进群半夜冒充班主任收费,见有人上当机智家长秒抢红包截胡
- 花样年与粤民投另类签订协议:促进有效落实全面债务重组计划
- 重庆燃气控股股东已向法院申请重整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