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保套路深、产品质量难保障,今年“双11”这些问题频遭消费者吐槽
转自:工人日报 “双11”集中大促结束后,双11相关的价保今年消费投诉接踵而至。日前,套路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深产《2022年“双11”消费投诉与舆情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双11”券后价更贵、品质频遭价保套路深、量难产品质量难保障等问题依旧困扰消费者。保障 今年10月24日至11月17日,问题江苏消保委系统共收到“双11”期间相关维权投诉310件,消费涉及宣传、双11预售、价保今年价格、套路快递物流、深产产品质量等多方面。品质频遭监测期间,量难“消费维权”类信息呈曲线波动走势,11月11日信息量达到峰值,为3294条。 报告指出,“双11”促销预售问题多,监测期间收集有关促销预售类消费舆情信息总计8769条,其中11月11日信息量最多,共计752条。 有消费者反映,“双11”券后价格比平时更贵。例如,消费者王先生向江苏消费网反映称,他于10月7日网购某品牌猫粮,当时实付193元。“双11”大促第一天,他再次购买时,却发现需要付款212.9元,比之前贵了近20元。王先生质疑,明明是大促,领了优惠券,价格不降反涨? 产品质量难保障,监测期间共收集有关质量类舆情信息总计6455条。例如,消费者陈先生11月5日在某平台网购床垫,收到货物尺寸同订购尺寸不符,也并非网页宣传的材质。他反馈至商家后,商家称不是质量问题,申请退货商家仅认可运费险的费用,其余费用让陈先生承担。消费者协商无果,投诉至南通当地消协组织,经工作人员协调,商家承担运费,为消费者办理退货。 报告还指出,“双11”期间,一些平台价保规则套路深,有关平台规则的舆情信息共计4381条。 其中,11月11日信息量最多,共计450条。11月初,消费者陈女士向省消保委反映,网购的某品牌扫地,优惠后价格3299元,保价15天,收货后第二天发现该产品相同购买链接价格2999元。她随即向平台申请保价,却被告知某特定活动不参与保价。消费者不认可,表示购买时页面没有介绍保价例外情形,对规则并不知情。 快递物流也遭吐槽,有关快递物流的舆情信息共计3153条。例如,消费者张先生10月25日在某平台店铺买了370多元商品,下单后发现价格贵了要求退款,商家以已发货为由不退款。但直到11月2日,消费者查询显示物流信息只有单号并未发货。协商无果后,张先生投诉至镇江消协组织,经工作人员调解,商家最终退款。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平台在保障消费需求的同时,应该减少套路,完善平台规则机制,明示消费者权利义务,实实在在为消费者服务,激发消费者参与的热情,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俄外长:越来越多国家正降低对美元依赖
- 王辉耀:开放合作依然是国际社会的主流
- 美元指数1日显著上涨
- 被指控存在操纵外汇市场和欺诈行为 伦敦对冲基金CEO被捕
- 农业银行与五家房企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
- 视觉中国市值蒸发近半、净利润下滑超40% 开辟新赛道成色几何?
- 桥水再次加码做空欧股 空头头寸规模超过30亿美元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北京奋力推进新时代首都发展
- 工信部翁啟文:探索设立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信贷保证保险
- 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10年增长2.7倍,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 外媒:阿根廷副总统遭遇“持枪威胁” 现场一幕曝光
- 快递五龙头上半年营收超2000亿元 谁是“盈利王”?
- 张维迎:企业家何以与众不同?
- 美图上半年收入9.712亿元 VIP订阅业务同比增61.4%
-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把握“双碳”工作长期属性,短期要兼顾经济增长
- 直击金融服务专题展: 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 绿色金融被“置顶”
- 工信部:支持更多符合条件优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 员工持股计划董监高认购98%、不设考核指标 金字火腿收函
- 联储官员:控制通胀的“路还很长”
- 险资重仓93只沪深300成份股 政策加持积极性会更高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