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火箭上天!太空“新玩家”韩国还要打造韩版NASA与登月
热闹的新玩家太空又迎来新玩家。 上周,国产韩国自主研发的火箭韩国还打运载火箭“世界”号(KSLV-Ⅱ)发射升空,在700公里同步轨道与卫星成功分离,上天将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太空 这一刻,造韩对于在电视机屏幕前观看直播的新玩家韩国民众而言,意义非同寻常。国产尽管早在2013年,火箭韩国还打韩国的上天“罗老”号运载火箭也成功将卫星送入太空,但由于“罗老”号火箭第一级由俄罗斯提供,太空第二级才是造韩韩国研制的,谈不上完全的新玩家“国产”,而此次“世界”号则是国产韩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火箭。 “世界”号的火箭韩国还打成功升空且顺利完成卫星发射任务,意味着韩国由此成为全球第7个用国产火箭将1吨重以上卫星送进轨道的国家。此前,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日本和印度均成功通过自主研发的火箭将卫星送入太空。 据韩媒报道,“世界”号由250名研究人员参与研发,以将1.5吨级实用卫星送入地球低轨(600至800公里)为目标设计而成。整个工程耗时12年左右,总投资将近2万亿韩元(约合105亿元人民币)。 首尔科学综合研究生院大学主任教授黄菲告诉第一财经,1989年成立的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此前都没有太多“原始积累”,“世界”号计划从2010年推进以来也是经历曲折,经费紧张。她认为,在宇宙探索、航空航天研究方面,近年来,韩国感受到要在未来掌握先机、不落后于其他国家,因而加快了向太空迈进的步伐、增加了关注和投入。 文在寅功不可没 韩国国产火箭的发射成功,不仅牵动着普通韩国民众,前总统文在寅与现总统尹锡悦也对此尤为关注。 发射成功后,文在寅在社交媒体上第一时间盛赞主导“世界”号研发的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完成了大事”。尹锡悦则在办公室全程观看了直播,并感慨道,这是韩国自1993年6月发射第一颗科学用火箭后,30年来最艰难的挑战。 自1993年来,韩国的科研人员一直投身于火箭的自主研发。公开资料显示,在此前成功发射首枚多用途卫星后,2002年韩国正式启动“罗老”号火箭工程。2009年,在等待16年后,承载着韩国民众探索太空梦想的“罗老”号火箭待命发射。在万众韩国人的瞩目下,“罗老”号成功升空,也成功实现了分离,但最终未能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罗老”号首度发射以失败告终。 一年之后,“罗老”号进行第二次发射,但升空两分钟后随即与地面失去联系,之后便爆炸坠毁。在经历两次失败后,2013年,“罗老”号成功将卫星送入太空。但正如前所述,2013年升空的“罗老”号并非韩国自主研发的火箭,韩国民众难以释怀。 去年10月,韩国产的“世界”号尝试首次发射,尽管火箭完成了所有飞行顺序且到达了距离地球700公里的高度,但火箭搭载的模型卫星未能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因此也没有成功。此次“世界”号的发射,也因为天气原因一度推迟。 在韩国民众为韩国终于有了自主研发的火箭激动万分的同时,不少人感怀,文在寅功不可没。去年10月“世界”号首发时,文在寅专程前往罗老宇航中心现场观摩。虽然发射失败令文在寅倍感遗憾,但他强调,“‘世界’号的发射标志着韩国私营部门主导的太空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由于文在寅已在今年5月10日卸任并回乡养老,因此没能在总统任期内见证“世界”号的第二次发射。 黄菲说,其实文在寅任内对韩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非常关注。在去年的首尔国际航空航天及国防展览会上,文在寅就在致辞中表示,“今后,韩国政府将集中力量掌握核心技术,并大力扶持民间太空产业。” 黄菲认为,韩国民众此时感怀文在寅,更多是因为他在去年5月访美时期,促成了韩美《导弹指南》的废除,“这使得韩国在宇宙航天领域可以开始‘大展身手’,使得韩国的宇宙航天研发进入‘快车道’,迅速推进自主研发的火箭升空实验。” 签署于1979年的韩美《导弹指南》近些年经过4次修订。在该协定下,韩国难以研制射程在8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这一协定的终止,对于韩国的航空航天研究来说,等于扫清了‘拦路虎’。”黄菲说道,“此次‘世界’号就是将实用卫星送入600至800公里近地轨道为目标。尽管现在从结果上来看,还未突破协定的限制高度,但全面废除协定,意味着未来的研发工作可以不受约束,这也会激励韩国的私营企业加大对宇宙航天的投资力度。” “韩版NASA”呼之欲出 近年来随着各国科研的突破以及不少亿万富豪争相上天,太空开始变得更热闹。多家国际咨询机构均认为太空经济市场潜力巨大,市场价值预估从9260亿美元到最高2.7万亿美元不等,年增长率介于4.3%~9.5%。其中,美银美林的预计最为大胆:到2045年,全球太空产业规模将增长至2.7万亿美元。显然,韩国也不希望在火热的太空经济领域“掉队”。 如果从2002年算起,在“罗老”号发射成功的近10年间韩国共投入了约5200亿韩元(约合27亿元人民币)。而韩国产业研究院当时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罗老”号发射成功为韩国各相关产业带来约1.76万亿至2.34万亿韩元的经济效益。 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韩国航天产业规模为3.26万亿韩元(约合170亿元人民币),仅为全球航天产业规模的1%左右。细分来看,航天设备制造业规模约为5200亿韩元,航天服务业仅为2.74万亿韩元,分布并不均衡。 黄菲认为,韩国自主研发的“世界”号成功发射,预示着韩国会进一步在航天设备制造业方面加强产业链的构建,尽可能地突破和掌握全产业链的各种关键核心技术。 对于未来,韩媒报道显示,韩国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制造第三枚“世界”号火箭,并计划在2027年之前再进行4次发射。不仅如此,韩国还希望在2030年左右能够开发并使用国产火箭将无人驾驶航天器送上月球。韩媒预计从2023至2031年,韩国政府将在航天航空领域至少投入1.9万亿韩元(约合99亿元人民币)。 黄菲告诉第一财经,其实从文在寅时期,能明显感受到韩国的航空航天产业已从国家主导转向民间主导,“这才只是开始。”韩国政府2020年的数据显示,韩国航天产业预算规模为7.22亿美元。“这一数字仅为美国当年同一产业预算(578亿美元)的1.5%,而航天产业是一个极其‘烧钱’的行业,因此要鼓励企业进入,就必须让企业看到‘商机’,要降低产业准入门槛,打造大企业、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共同参与的环境。”黄菲说道。 此次“世界”号研发的背后汇聚了韩国多家大企业和300多家民间中小企业的参与,组装了超过37万个零部件;搭载了180公斤重的韩国首枚国产性能验证卫星,以及4颗韩国高校研制的立方体卫星。 除了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参与,韩国新政府还计划成立“航空宇宙厅”(暂定名),即通过打造“韩版NASA”,来全面负责制定和推进未来韩国航天产业的发展。同时,尹锡悦政府已将“跃升航天强国及开创韩国太空时代”纳入新政府的重点议题,其中发射月球探测器、开发登月着陆器等都将是未来韩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力的重点方向。 “韩国的宇宙航天产业起步晚,但能感受到发展速度很快。”黄菲说,而航天产业也有望成为拉动韩国未来经济引擎的新增长动力。
- 最近发表
-
- 药品网售新规发布,明确处方药网售、第三方平台售药等热点问题
- 生活必需品、主副食品会涨价吗?上海将坚决打击哄抬价格行为
-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无热扩散已经成为车企对电池系统安全性的普遍要求
- 美国将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列入“国家安全威胁”清单,中国使馆回应
- 世界杯来了!两巨头砸10亿拿下转播权?还要打造“元宇宙”、VR新玩法
- 万钢:新一代汽车芯片的设计,更多要从可靠性、可行性以及基础功能和基本性能上考虑
- 住建部姜万荣: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
- 经济日报:新能源汽车涨价难有赢家
- 德莱建业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254.1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 承诺“十分钟送餐”,印度外卖巨头Zomato被批不顾骑手安全
- 随机阅读
-
- 京东财报中的“刘强东难题”
- 一些制造业企业出现“妈妈岗”,媒体:要读懂其中温情与智慧
- 4万亿险资新“舵手”邓斌:保持穿越周期的战略定力
- 单季盈利下滑 金山办公首次披露的一项业务透出重大信号
- 新益昌拟不低于6亿布局半导体装备 MiniLED封装市占率超70%居国内第一
- 媒体:房卖完学校“没了”,教育设施配建岂能相互“甩锅”
- 美版iPhone 13独享的毫米波天线有什么特别?
- 拓维信息副总王伟峰年薪97.5万仅次于董事长 曾减持不少股份
- 视频|东方红基金经理 江琦、特邀中金医药分析师 邹朋:从创新周期视角看医药投资机会
- 晨壹投资刘晓丹:在动荡中坚持
- 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重点新能源整车企业要在一个地方达到一定规模再建第二个点,不能遍地开花
- 山东省昨日新增本土感染13+140,其中滨州8+124
- 鸿达兴业及大股东债务危机“殃及池鱼”:5万吨氢能项目实施主体成“老赖”,进军新能源好梦难圆
- 日本首都圈地价冷热不均 日本地王连续两年跌价
- 华林证券去年净利润大幅下滑四成,收购字节跳动旗下证券APP将有何影响?
- 连续第二天涨停!伦镍大涨15%至37235美元 部分交易再度取消 LME禁止在涨跌停幅度外下单
- 湖南醴陵的这则免费停车通告还算数吗?国企声明:原通告有效
- 獐子岛易主!大连盐化集团以3.43亿拍得獐子岛1.1亿股份
- 孙宏斌发声!
- 中概股起伏不定,手持股票的大厂人:“麻了”
- 搜索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