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只A股ETF纳入互联互通机制,国际投资者会买点啥
炒股就看,股E国际权威,纳入专业,互联互通及时,机制全面,投资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买点 瑞银预计,股E国际ETF互联互通将带动A股市场的纳入交易和资金量约10%的边际增加。6月初以来北上资金净流入达到730亿元,互联互通海外资金仍有望继续在下半年回流中国市场。机制 继沪深港通这一成功试验后,投资ETF的买点互联互通也终于在市场热盼几年后登场。 中国证监会、股E国际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6月28日联合公告宣布,纳入为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共同发展,互联互通批准两地交易所正式将符合条件的交易所买卖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互联互通下的ETF交易将于2022年7月4日开始。 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ETF互联互通是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开放的又一标杆性举措。在今年全球资本市场受宏观经济、地缘政治、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影响下,这对提振海外投资者信心有激励作用。国际投资者通过北向沪深股通,可投资于83只A股ETF。瑞银预计,ETF互联互通将带动A股市场的交易和资金量约10%的边际增加。6月初以来北上资金净流入达到730亿元,海外资金仍有望继续在下半年回流中国市场。 互联互通机制积细流、成江海 2014年沪港通开通,2年后的2016年8月16日,深港通开通。至此,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也正因为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成熟,MSCI等国际指数才基于该机制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就此加速了国际资金流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起初的“细流”,到如今已成“江海”。2021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4000亿元,为该机制开通以来新高。 如今的ETF互联互通则是又一个创举。事实上,据记者了解,早在2016年,为了便利和满足两地投资者管理对方股票市场价格风险的需要,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原则同意将共同研究合作推出其他金融产品,并已就ETF纳入互联互通的投资标的达成共识,待深港通运行一段时间,相关条件具备后推出实施。经历了多年的沉淀,2022年7月4日开始两地ETF终于正式联通。 贝莱德发言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举将有助促进两地市场的资本流动,并推动中国内地和香港ETF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本地和全球投资者日后建立更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时,可通过互联互通获得更广泛的跨境ETF投资选择。 此次,北向通方面对ETF的要求是,ETF成立超过6个月,过去6个月的平均规模超过15亿元,80%权重的股票需要被囊括在互联互通机制的股票池中。 房东明对记者提及,国际投资者通过北向沪深股通,可投资于83只A股ETF。ETF作为更灵活便利的工具,将提升投资决策效率和丰富中国市场交易策略。尤其是涉及内地股票市场一些独特的主题和稀缺的行业类型,令投资标的更为丰富,对无论是投资型和交易型的海外投资者而言,均具有吸引力。而对于内地机构投资者以及适合的高净值投资者,ETF互联互通可优化投资组合,为全球配置提供途径和便利。“我们预计ETF互联互通将带动A股市场的交易和资金量约10%的边际增加。” 关注流动性强的热门主题ETF 国际投资者会偏好布局哪些内地市场的ETF? 对此,法国巴黎银行亚太股票和衍生品策略主管吕成(Jason Lui)此前对记者表示,由于许多在香港上市的ETF在内地市场已经有类似构成,预计新股南下资金的活跃程度会相对较低。不过,北向资金将有机会进入在岸市场流动性更强的行业或主题ETF,如半导体、可再生能源、国防和食品饮料等。 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中国的新能源板块始终是香饽饽,关注ESG的欧洲资金等也往往会给予相关公司估值溢价。同时,该板块长期渗透率提升的趋势较为确定,不仅受益于疫情后的恢复进程,也受到了政策扶持。 例如,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要求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其中,重点的政策支持包括:计划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区域政策方面,深圳已发布30条促消费政策,其中包括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给予最高不超过1万元/辆补贴。6月以来,A股的反弹背后,新能源板块扛大旗,累计上涨近10%,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 近期消费也有起色,部分消费股开始反弹,高端白酒表现出色,重返2000元大关。某外资资管机构的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白酒的特点就是消费高度集中在春节、端午、中秋、国庆,这期间的销售可能占到90%,4月占比较低,单月销售率可能在5%,对白酒全年的业绩影响不大。而投资者目前可能正在为秋季的旺季提前布局。” 此外,国际投资者也关注中国半导体“国产替代”的机遇。贝莱德方面就提及,半导体国产化率低,中国的下游客户占了全球四至五成份额,国产化率只有10%~20%,中国玩家增长空间可期;同时,技术也日趋成熟,目前产品无需借助先进制程,技术与海外巨头逐渐拉近,得到客户广泛认可,2022年可以开始加速替代;需求亦十分旺盛,产品持续供不应求,海外巨头交货期超一年,客户导入国产芯片意愿空前高涨,这相当于给了国内半导体企业“试错”的机会。 下半年外资回流趋势有望延续 事实上,国际资金自5月下旬开始重返中国市场,中国在岸、离岸股市的涨幅在全球抛售背景下显得尤其特立独行。6月,北向资金累计流入近730亿元,这也是今年以来的单月新高。与此同时,上证综指已经从5月最低的2800点区间迈向3400点。 这与前几个月形成鲜明反差。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抛售从2月持续到5月中旬,北向资金一度累计流出600亿元左右,对中国债市的抛售更是逼近2000亿元。 除了供应链扰动逐步缓和,另一外资回流的催化剂无疑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政策周期背道而驰,同时中国在近两个月来不断强化政策支持的力度,并将其付诸实践。 “不乏新加坡大型基金对中国股市逢低吸纳,甚至翻倍加码,机构对于未来的经济复苏、边境开放等仍抱有期待。”房东明对记者表示,中国多项5月重要经济数据显示经济运行广泛改善,各界预计经济6月起有望加速恢复,经济增长在二季度触底反弹。 相反,美联储7月预计仍将加息75BP,并预计2023年利率将为3.75%,而缩表从6月1日才刚刚开始,各界普遍预计最初几个月的节奏会比较快,紧缩效应将继续扩大。 瑞银证券中国策略分析师孟磊对记者表示,历史上来看,在地缘政治风险较低且全球市场波动性较低的时间段内,北上投资者往往会净买入A股。“考虑到多重因素以及A股市场似乎已经触底,我们认为海外资金将在2022年下半年重回中国市场。”他称。 在战略性行业配置方面,全球投资者显示出其对高端制造业(电动汽车/新能源相关)、耐用消费品(主要是家电)和食品饮料行业的明显偏好。在战术层面,北向投资者在今年二季度增加了对半导体、食品饮料、材料和资本货物行业的配置。多数机构认为,在2022年内,全球投资者将重新关注具有盈利稳定性和可预见性的成长股。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快讯:指数早间小幅拉升回落 HJT电池板块逆市拉升
- 松下宣称吹风机“改善发质”依据不充分被罚
- 国庆出游热远超中秋假期!机票均价和日均出行人数齐涨超一成
- 石油股盘前走强,国际油价反弹,WTI原油涨1.9%
- 马化腾位居第二
- 北京市西城区等42个地区将实施2022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
- 明天,杭州时代大道南延高架全线开通试运行,过江后20分钟到戴村
- “预售冠军”改期,另有大片“空降”!国庆档,怎么看?
- “中字头”大象起舞!A股估值体系将重构?低估值央企还有这些
- 十年教育投入钱用到了哪儿?教育部:一半以上用于教师工资待遇
- 上金所:国庆期间调整黄金白银延期合约交易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幅度
- 上海电气:财务公司拟以未分配利润8亿元转增资本金
- 宣昌能:建立资本约束机制是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中之重
- 王君正离职 公司最新回应:待发新基金将由合适的基金经理接任
- 白鹤滩水电站百万机组投产发电彰显我国水电核心竞争力
- 被曝拖欠员工工资国美回应 黄光裕夫妇今年已减持超50亿股股票
- 控制使用父母及配偶账户炒股 国海证券前投资顾问被罚没20万
- 建设银行:获准筹建消费金融公司
- 中汽协:1-8月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
- 野村预测英镑抛售将持续,年底恐跌破平价至0.9750!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