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当前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要立足国内因素加大针对性政策支持力度
7月16日,国家工当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举办的发改“2022中期宏观峰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学工出席并发表演讲。委经孙学工表示,济研究下半年各方面的所长孙学素加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但是前不确定,我们期望下半年达到什么样的因素水平,这是存立决定我们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孙学工指出,足国政策支持要实现下半年这样一个增速,内因既有有利的大针对性条件,因为近期的力度指标实际上是非常强劲的,目前来看增长态势非常不错。国家工当而另一方面,发改我们今年面临的委经形势可能确实更为复杂,特别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但是,我们应更好的把控国内的各项因素,要针对我们当前复苏的这些短板领域,比如消费、服务业和房地产等方面,加大有针对性的这样一些政策支持力度。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尚主席、王主任,早上好!感谢论坛的邀请,很高兴有机会参加对下半年经济形势的这样一个探讨,因为昨天正好国家统计局也发布了最新的数据,所以大家也是非常关心。 从昨天发布的数据来看,应该说二季度的情况说明疫情对我们经济的影响和冲击还是非常大,二季度经济增长是0.4%,比一季度是明显地下滑了4.4个百分点。如果按照现价来计算,我们假设二季度如果没有疫情,是正常的增长状况,比如5%这样一个正常的增长情况,如果再考虑同样的通胀的水平,可以大体算一下我们二季度的GDP比正常的实际上是少了1.3万亿这样一个水平,也可以认为这是我们为疫情所负的代价和账单是1.3万亿。 如果从不变价来看,二季度少增的GDP对我们全年的GDP增速的影响大约是1.1个百分点。所以,如果简单地说,我们今年本来定的5.5%这样一个增速,由于二季度疫情的发生,直接别的季度都是正常,都不变,那我们的增速实际上也已经拉到了4.4%。所以,它这个影响应该说还是非常大,万亿规模的这样一个影响。 谈到下半年的形势,首先先不说具体最后会实现多少,因为最后会实现多少确实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各位领导和专家也都讲过,因为下半年应该说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还是非常多。但是,我们从政策预期的角度,我们期望下半年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因为这个也是决定我们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决定我们下一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刚才祝首席讲的,我非常同意。因为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所谓年增长就是四个季度的平均,四个季度的平均当然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也不是非常绝对地说我一定追求这四个季度的平均一定要达到多高的一个水平,特别是你追求这个高的水平的时候,会不会再影响到后面这个季度的这样一个增长。那么,对我们来说,刚才讲了上半年实际上两个季度已经过去了,我觉得不必过于纠结说后面的两个季度跟前面这两个季度平均以后一定要达到多少,而是要看后续的两个季度,四个季度,甚至更长八个季度我们能不能保持一个平稳、正常的增速。所以,刚才王主任演讲的时候也讲到,我们现在的行为不能够损害到我们后面的这样一个经济长期的稳定。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确实后面两个季度应该主要还是要达到一个我们所认为的合理的一个增速,而不是说仅仅是因为为了跟前两个季度平均,追求一个特别明显的超出现在的这样一个潜在增长水平的那样一个增速。因为刚才讲了,它对全年的影响是1.1个百分点,如果后两个季度要补上1.1个百分点,后两个季度的增速显然是已经大大地超越了我们现在的潜在的增长水平了。 那么,这个合理的增速到底是多少?我想这也可以进一步讨论,我简单的谈一点想法。就是说因为我们现在普遍还是认为5.5%左右应该是一个潜在增长水平,再考虑别的一些因素,因为疫情恢复总是会有一些补偿性的增长。比如说,我们2020年的四季度,当时的四季度的增速是达到了6.5%,6.5%实际上也是多少年没有见的一个季度的高增长。所以,它可能会有一些补偿性的因素在。再加上去年下半年的两个季度的增速是相对比较低的,一个是4.9%,一个是4.0%,基数相对比较低。所以我觉得是可以在5.5%的基础上再高一点。所以,我想如果下半年我们能够取得的增速达到5.5%-6%之间,我觉得就应该是一个合理的增速了。没有必要说为了突破这个再加码,各方面的政策。 要实现下半年这样一个增速,应该说既有有利的条件,刚才刘元春校长也讲了,近期的这些指标实际上是反弹的还是非常强劲的,应该说态势还是非常不错。当然,另一方面,前面很多专家也指出,我们今年面临的形势可能确实是更为复杂,更为严峻,特别是从外部的环境来看。所以,不确定性的因素确实也还是比较多。但是,我们能把控的当然主要还是国内的因素了。所以,国内我们还是要做好我们国内的这样一个政策设计。 首先,我想从近期,特别三季度的政策来看,刚才王主任也讲了,就是我们一揽子的稳经济的政策实际上刚刚执行了有一个月,时间并不是太长,实际上三季度还是我们这个政策支持力度比较高的这样一个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现在也已经发行完毕了,主要的要求都是基本上在8月底前要使用,要完成。所以,这个支持力度应该说还是相当大的。所以,我想三季度应该说我们的政策,如果看6月底的社融,这些金融指标也还是很强。所以,三季度本身我觉得政策力度应该是可以的。 当然关键是到了四季度,可能会面临一个,说得严重点,可能有一些“政策悬崖”,“政策空白”,可能会有这样一些问题。比如我们专项债,如果8月底前都使用完了,到四季度,可能从地方政府的这样一个基础设施建设而言,它可能就会缺乏了,因为新出台的这些政策,包括发行金融债也是要跟专项债相配合的,所以没有专项债这可能是一个问题。 所以,我觉得三季度我们可以不必说非常着急再出手,但是也要做好下一步的这样一个预案。包括祝首席讲的财政收支的缺口如何弥补,这个可能都需要在四季度来实现,四季度可能还是需要一些增量的政策。这是总量政策。 另一方面,还是要针对我们当前复苏的这些短板领域,加大有针对性的这样一些政策支持力度。现在主要还是消费、服务业和房地产,现在是明显的这样一个拖累因素。消费大家也出了各种招数,我个人觉得,一方面我们还是要扩大对低收入者的支持,因为这部分人群的消费倾向是最高的,政策针对他们也是最为有效的。 另一方面,因为现在的消费受影响其实收入可能是一个因素,但是可能并不是最大的瓶颈因素,因为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是3%,但是社会商品零售是负的0.7%,就是收入跟支出之间还是有很大的缺口,其实还是有支付能力的,大家不愿意花钱,当然一方面是由于疫情的问题,消费场景受限;另一方面,还是消费信心受到影响,预期不好。这个其实过去有大量的讨论,通过进一步加强社保,提升消费信心和消费预期,其实危机的时候我觉得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我们的低保、医保、失业保险这样的社保制度其实是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的。像医保,你待遇提高,马上就会花出去,因为现在很多还是有病没钱治,你要是给他付这钱,他这个钱是马上花出来的。实际上看我们消费结构,我们其实商品消费跟发达国家可能差距已经不是很大了,很大的实际上就在消费领域,特别是像这种有时候可能会被计入多公共消费领域,这些领域还是我们明显的缺口。 另外,对房地产我觉得还是要进一步的重视,特别是债务风险的处置。现在来看,感觉还是有点走在舆论的后面,没有能够提前的来处置,这个造成的影响也是很大,应该要更加主动积极的来处置债务风险的问题。前面很多专家谈的很多措施我也都很同意,时间原因,我先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 最近发表
-
- 经济衰退趋势加剧 英国11月综合PMI仍接近21个月新低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 华为再发天才少年召集令 五倍薪酬基数充满想象空间
- 欧洲买家要服软了?欧洲天然气价格连涨两日后跌超5%
- 交易商协会:万科拟报送28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计划 “第二支箭”继续发力
- 放宽限制:公募基金牌照重回“拼爹”时代?券商系资管规模已超半壁江山
- 海螺水泥:一季度净利同比下降15.21%
- 行程码累计查询突破458亿次!中国信通院:系统峰值容量较去年提升10倍以上 遇突发情况将保障系统不中断服务
- SK Signet将在得州建快速充电桩工厂
- 曝光!商品过度包装执法典型案例公布,山东德兴堂阿胶制品有限公司、宣汉当春茶业有限公司等被点名
- 随机阅读
-
- 央行银保监再放住房信贷支持信号
- 专访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智慧教育服务比资源、平台更重要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自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 对煤炭实施税率为零的进口暂定税率
- 嘉能可第一季度原油产量大增40% 金、银、铜、锡、铅产量下降
- 台积电创始人证实:台积电将在美国工厂导入3nm工艺
- 今年一季度新疆生产总值3975.3亿元,同比增长7%
- 朝阳、顺义通报2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股票交易过户费总体下调50% 盘和林:表明了支持股票市场发展的态度
- 元宇宙创新探索方阵正式成立暨《2022元宇宙产业图谱》发布
- 猪肉运费800元加到6000元,一袋米赚73元,上海严打发“疫情财”行为
- 苹果财报前瞻:科技股“全村的希望” 产业链风险预期备受关注
- 上海战疫丨物流堵点正在打通,群众生活物资供应正在改善
- 央行、银保监会: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当地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 日本央行总裁黑田东彦:维持宽松政策,仍然认为日元贬值影响偏正面
- “带资进组”直接写进银行招聘公告?内蒙古林西农商行要求入围人员10日内存入1000万元方可进入体检环节
- 兴业银行: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5.62%
- 刘强东要为十几万德邦小哥缴齐五险一金
- 朝阳、顺义通报2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英外交大臣称中国不按规则办事将难成大国,外交部:国际规则不是小圈子的家法帮规
- 地产股全线暴动!贝莱德、高盛、大摩等外资巨头重磅出击,两大顶级对冲基金也动手了,北向爆买1200万股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