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全球化”、脱钩论不绝于耳?麦肯锡认为全球互联迎来“新风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近年来,去全球化美国等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脱钩着力打造本土供应链或“盟友供应链”,绝于“去全球化”、耳麦脱钩论不绝于耳。肯锡 但真实情况远非如此悲观。全球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林桂莲(Kweilin Ellingrud)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互联像半导体这类跟国家安全相关的迎新行业可能有去全球化的趋势,但其他大部分领域仍然呈现紧密的风口互联互通趋势。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月16日发布的去全球化最新研究《全球流动:世界互联互通的纽带》发现,当今世界依然保持着相互依赖的脱钩格局,通过商品、绝于服务、耳麦资本、肯锡人员、全球数据和思想的全球化流动而彼此连接。并且,没有哪一个区域能做到自给自足。即便是面对近年来的各种巨变与冲击,全球流动仍表现出强劲的韧性。 最新公布的中德贸易数据便是明证。德国联邦统计局2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和中国双边贸易额升至创纪录的2979亿欧元,中国连续第七年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2022年,德国从中国进口额为1911亿欧元,同比增长33.6%;德国对中国出口额为1068亿欧元,同比增长3.1%。过去数十年,在德国最重要进口来源地排名中,中国1980年位列第35位,1990年排名上升至第14位,2015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德国进口产品最多的国家。 “尽管大环境存在压力,但是全球大多数流动都表现得颇为强劲。虽然新冠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影响迟迟未能散去,但2021年和2022年,全球商品流动却两度创下了历史新高。”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联席院长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告诉记者。 从种种迹象来看,全球化并未退化,而是在逐步演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可预见的未来,相互紧密依赖仍将持续作为全球经济的一大特点。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全球各国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没有哪一个区域能做到自给自足,世界需要互相依赖,“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表示,目前,全球各区域都至少有一种重要资源或产成品其25%的需求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在电子、基础金属和化学品等多个产成品价值链中,中国都是净出口国。与此同时,中国也是所有资源和知识产权的净进口国。中国有超过一半的知识产权需求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矿产和能源资源需求也有1/4以上依赖进口。在某些行业,即便中国是净出口国,但通常也会从其他国家/地区采购重要技术。例如,虽然中国贡献了全世界80%以上的天然石墨提取和精炼,但仍要在一些关键加工元素上依赖其他国家/地区。 另一方面,贸易商品“集中”在原产地的情况非常普遍。全球大约有40%的贸易是“集中化的”,即进口国需依赖于3个或3个以下的供应国;其中,约3/4的集中化是由各经济体的实际国情所决定。即便全球范围内存在多元供应商,一些经济体也通常只从少数几个供应国采购产品,这些情况约占全球贸易的30%。 作为出口方,中国是“全球性的集中化”和“由国情决定的集中化”的来源地,是全球笔记本电脑、手机和口罩的集中供应方。中国这三个产品为全球提供了约70%至80%的供应量。而作为进口方,中国也受到集中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具有“全球性的集中化”的商品中(诸如铁矿石和大豆),中国需要依赖少数供应国。 跨国企业至关重要 跨国公司身处全球价值链系统的核心,能对全球流动产生巨大影响,是塑造繁荣增长的未来世界的排头兵。 在互联互通的世界中,跨国公司是利用全球流动实现增长和打造韧性的关键。全球流动对于各经济体的运行和规模各异的企业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贡献全球约2/3出口的跨国公司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他们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在某一市场的运营可能会在其他市场带来重大风险。 问题该如何解决?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跨国公司或可考虑采取如下几种行动方案:一是通过深入参与服务和无形资产等日益重要的全球流动,寻求增长机遇;二是通过业务多元化、建立更牢靠的供应商关系以及本地化运营等手段,增强自身韧性;三是发挥自身在全球流动中的核心地位,寻找机会塑造系统性韧性,通过“抱团取暖”实现多方共赢。 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董事合伙人成政珉(Jeongmin Seong)看来,跨国公司对全球流动的影响巨大,跨国企业占到全球出口总额的2/3,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相应地,在华跨国企业也正在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考虑调整发展战略,寻求包括本地化、多元分散化或加大投资等不同路径。 对跨国公司而言,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顺畅的全球流动。具体的依赖程度则取决于每一家公司所在的行业及其自身的特质。例如,如果一家典型的跨国汽车制造企业在供应链上同时遭受冲击,无法获得所需的全球流动,将会有高达40%-60%的企业价值面临风险。尽管对不同的跨国公司而言,不同类型的供应链中断产生的相对影响差异巨大,但对所有公司来说,这种影响都不容小觑。 全球互联迎来“新风口” 世界发展方向并非是要逆转全球化,而是在对已有的全球连接进行重置。企业不应放弃全球化,消极地退居一隅,而应更新认知,以新的构想来重塑价值链,为实现增长和韧性的双重收获做出贡献。 “将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充分利用全球互联的好处,同时控制相互依赖所带来的不足和风险。流动的中断往往会对下游经济和企业产生重大影响,而当一些关键产品的来源只集中在少数地区时,这一影响将会更甚。”林桂莲表示,“中国也需要做好准备以应对这一挑战。” 全球价值链始终处在逐步演化的过程中,未来10年,新生力量或将加速其演化进程。1995年至2019年,在18条产成品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在其中15条的出口份额增幅都位居全球之首。并且,在全部18条价值链中,中国的份额均有所增长。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强调,全球价值链在不断继续演化,政策制定者们正积极重构那些被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价值链,但价值链的重构并不会在一夜之间完成,历史上,全球价值链的转移都是逐步推进的。单个国家/地区每年出口份额的涨跌通常不超过2%,而整个价值链每10年内累计转移的比例也不过10%至20%。此外,新生力量或将加快半导体和制药等关键领域的转移速度。 整体而言,商品贸易在历经30年的快速扩张后,其增长已经在2008年左右稳定下来,但无形资产、服务和人才流动已经接过了接力棒,成为推动全球互联的新生力量。2010至2019年,服务、留学生和知识产权(IP)流动的增长速度几乎达到商品流动增速的两倍。数据流动每年增长近50%。虽然中国目前约占全球商品出口的15%,但在服务及无形资产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尚不到5%。 展望未来,全球互联正迎来“新风口”。华强森表示,如今的全球经济已经和过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数据、创意、人才和服务等与知识和技能相关的流动正在成为推动当今世界互联互通的关键纽带。而在这些无形资产的流动中,中国仍然有很大机会加大其与全球的互联水平。 (作者:吴斌 编辑:李艳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行业龙头云中马登陆A股,“革基布第一股”加速扩产扩市场
- 土耳其,为何成为俄乌局势的新变量?
- 大跌眼镜!H股打新人数锐减98%,新股上市首日频频破发,什么情况?今年IPO募资规模骤降超9成
- 特斯拉为何拉响裁员警报?业内人士:前几年招太多招太贵
- 美联储戴利:如果通胀没有降温 美联储可以加息至5%以上
- 聚焦IPO | 世和基因面临对赌协议缠身尴尬,IPO牵出历史股权纠纷旧案
- 北京绿色节能消费券升级了,一图看懂如何领、怎么用
- 俄外交部:欧盟有意将乌克兰推向悬崖边缘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滴水湖金融湾已初具未来新兴金融中心雏形
- 美国股市上涨 交易员权衡喜忧参半的经济数据
- 目击者描述D2809次列车事故现场细节,国铁集团:防撞墙和轨道结构避免了列车颠覆坠落
- A股有38位90后董事长,我们逐一做了考察
- 投两份保的房屋受损因属违建遭拒赔,法院判决一份赔一份不赔
- 圆信永丰“第二亮点”难寻,医药舵手“复制粘贴”思路受阻
- 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oinbase宣布无限期延长招聘冻结,并撤回部分聘书
- 铰链、屏幕绝了!小米MIX FOLD 2折叠屏新机曝光
- 拓尔微IPO前夕近20名投资者入股,5个月内估值暴涨8倍
- 墨西哥蒙特雷市:将居民每日用水时间限定为6小时,以应对史上罕见干旱
- 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宣布冻结招聘,部分求职者被毁约
- 苹果再陷“流量门”:既非个案亦非初犯 行业顽疾何解?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