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政策边际影响减弱 创新药或迎来估值重塑
炒股就看,集采减弱权威,政策值重专业,边际及时,影响药或迎估全面,创新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集采减弱 证券时报记者 陈丽湘 2022年全年医药行业波动较大,政策值重上半年抗原、边际核酸检测板块走强,影响药或迎估下半年新冠口服药、创新中药、集采减弱防感抗疫类药物异军突起,政策值重其他板块则跟随大盘不温不火。边际展望2023年,影响药或迎估政策边际缓和叠加集采影响减弱,创新创新药空间仍然被看好。 过去几年,集采一直是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因素,2023年大概率对市场影响边际减弱甚至由利空转向利好。 一方面,随着过去七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实施,覆盖294个品种、涉及金额超过3500亿元、约占公立医疗机构生物药及化学药采购额35%的药品集采已纳入常态化管理,剩下的部分多以小品种、罕见药为主,对药企的影响不大。 另一方面,集采政策及规则已持续优化,总体上看,“灵魂砍价”幅度已趋于温和,续签的药品再降价幅度低,甚至部分药品还出现涨价的情况,例如2022年底公布的冠脉支架续签结果出炉,中标产品最高涨超七成。在这个背景下,药企集采政策影响见底,制药板块在2022年下半年已有企稳迹象,目前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2023年可能会继续回升;此外,步入收获期的创新药、罕见病药也将迎来估值重塑。 医保谈判政策也有缓和迹象。2022年,医保谈判首次公布“简易续约”降幅规则、创新药加速纳入医保、北京试点创新药豁免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上海要求创新药进医保后3个月内“应配尽配”且不纳入医保总额等政策先后发布,为创新药发展注入强心剂。 我国新药审评审批的速度明显提升,2023年,一系列PD-1、CAR-T、新冠口服药等创新药将加速落地,或为药企带来业绩增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三大终端药品销售额约为1.77万亿元,其中创新药收入占比不到10%,而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占比超过50%。由此看来,创新药的市场空间巨大。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面板企业发力高端领域才有蓝海
-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梁万年谈疫情防控焦点
- 安信国际:维持中国旭阳集团买入评级 目标价7.4港元
- 俄罗斯援助上海600万斤大米和面粉?
- 华安证券:维持阿里巴巴-SW买入评级 目标价153港元
- 一季度汽车销量前十企业占总比86%,北汽、长城等四家同比下降
- 乌克兰方面表示用于交换的俘虏数量不足
- “淡水泉时刻”到了?百亿私募认为转折点或已不远,自购节奏明显加快
- 斯诺威逾五成股权将再次拍卖 盛新锂能入局抢夺
- 邹骥:到2050年面向中国碳中和的直接投资可达140万亿元
- 专访IMF金融顾问:全球经济有望“软着陆”,资本或流出新兴市场
- 李大霄:大幅下降外汇存准率是重要利好 稳汇率对稳经济稳外资稳股市有正面帮助
- 中欧基金窦玉明:公募基金迎接团队制胜的时代
- 陈凯丰:巴菲特仍喜欢重资产、高现金流、低估值的行业和板块
- 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到8%
- 一季度半数煤电企业仍在亏损,中电联呼吁尽快落实电煤价格
- 国家卫健委: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 Robotaxi商业化落地破冰,小马智行获广州南沙出租车经营许可
- 第131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数量创新高
- 乌宣传片把日本天皇与希特勒并列,乌克兰官方向日本道歉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