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或有助开辟 治理股市谣言第三通道
证券时报记者 黄小鹏 日前,民事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公开征集符合条件的诉讼市谣投资者,向编造、助开传播虚假信息的辟治行为人进行索赔。8月18日,理股长春高新因集采传闻闪崩跌停,言第当日市值蒸发超90亿元,通道该律所认为,民事“华招医药网”、诉讼市谣“药闻康策”两个微信公众号编造和传播虚假利空信息导致了该股大跌,助开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辟治 《证券法》规定,理股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言第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的,处以罚款,通道构成犯罪的民事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181条为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对造谣后果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993年李某编造收购信息并传给媒体,媒体把关不严将该假信息向全国发布,制造了轰动一时的“苏三山事件”,李某因此锒铛入狱。2015年和2019年有关部门集中公布了多起制造谣言扰乱市场的案件,造谣者分别受到了应有的行政、刑事处罚。 股市信息传播具有特殊性,使其成为了谣言高发地带。执法部门虽然认真守护市场,但要从每天的海量信息中准确识别出谣言并及时处理,并不现实,从以前执法案例看,主要针对的是严重影响大盘稳定和关于上市公司特别恶性的谣言。 大量一般性利好利空谣言虽然经常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或造成一定范围的秩序混乱,客观上却难以追责。 长春高新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受害人向造谣人发起民事诉讼,这种通过民事诉讼方式维权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先例,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如果诉讼能够推进,将有可能在行政、刑事之外开辟一条治理股市谣言的第三通道。以前,治理谣言只能由监管者发起,靠行政手段和刑事手段,以一应百,挂一漏万,而由市场主体通过民事诉讼方式直接针对造谣人,则可以收以百应百的效果。每一件民事诉讼更像是一封举报信,监管者还可从中发现一些大案线索,更能有效打击谣言。 当然,此事还面临一些挑战或不确定性。造谣客观事实和主观动机的认定,受害人损失的认定,赔偿原则和赔偿执行等等,均无先例可循,但通过法律解决争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当然,A股市场虚假信息多发原因十分复杂,除各方加大治理外,上市公司和其他主体作为信息源头应以最快、最充分、最透明的方式向市场释放信息,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辟谣,将谣言的生存空间挤压到最小。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英国防部赠送在英受训乌克兰士兵印有纳粹口号打火机
- 基于安卓12.1/12L的LineageOS 19正式发布:全新图标
- 扬州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限额:双缴存职工最高额度60万元
- 北约秘书长:若芬兰和瑞典提出申请,两国将能迅速加入北约
- 补足方式增加!银行卡微信支付宝也可用于补足北京社保卡支付不足部分
- Q1净利润增长23.58% 贵州茅台高开2%
- 齐心集团业绩骤变商誉减值超6亿 销售净利率常年低于5%市值仅剩40亿
- 电子行业贴身搏杀:一面降价竞争,一面拓展新业务
- 成都将出台全国首个算力产业专项政策,每年发放1000万元“算力券”
- 杭州今年首批集中供地揽金827亿 本土房企夺超七成地块
- 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原党委副书记王文生被双开
- 浙江省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6例 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1例
- 商家苦“满减”久矣
- 机构评美国第一季度GDP:标志着美国经济从1984年以来的最佳表现突然逆转
- 任泽平:当前市场机会大于风险,国内基建挖潜空间大
- 数字媒体广告市场正遭受打击:YouTube第一季度业务低迷
- 最容易中签新股?年内首只券商新股来了,本周还有7只申购,多家是行业龙头
- 靠得住的增长!去年731家公司业绩翻倍,这些赛道迎来“高光”表现!
- 总额超280亿!300余家科创板公司拟现金分红,近30家将送转股
- 车尾保险杠被撞裂肇事人用502修补,车主:好气又好笑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