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入库”“上楼” 农民储粮不愁——黑土地上粮食收储新气象
新华社长春11月6日电 题:玉米“入库”“上楼” 农民储粮不愁——黑土地上粮食收储新气象 新华社记者宗巍、入库薛钦峰 东北秋收已近尾声。玉米走进一个个村屯,上楼收储农民院子里成堆的农民玉米,金黄一片,储粮又到了储粮卖粮的不愁时节。 在吉林省农安县杨树林乡,黑土东白鸰村种粮大户赵洋今年迎来了丰收。地上近200亩土地足足收获了30多万斤玉米。粮食院子里,新气象赵洋开动传送带,入库一穗穗硕大的玉米玉米棒子被送进高高的储粮仓里。 在东北,上楼收储农民的农民储粮仓俗称“玉米楼子”,由钢管和铁丝网制成。储粮今年,赵洋新建了4个“玉米楼子”,把收获的玉米全部装了进去。“预计减少粮食损耗上万斤,相当于增产增收了。”他说。 过去,东北地区很多村民没有科学储粮习惯,直接将玉米放在地面上,俗称“地趴粮”。简陋的储粮条件造成不少玉米因霉变等原因而损耗。 近年来,吉林省开展“地趴粮”整治,各地根据农民种植规模、储粮条件等分类施策,鼓励农民安全储粮,储粮仓得到普遍应用。吉林省已累计帮助农户建设科学储粮仓40多万套,制作简易储粮设施150万套。很多农民逐渐告别过去粮食收完即卖的习惯。 在公主岭市环岭街道土城子村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院里,刚刚收获的玉米堆积如小山。玉米堆一侧,一排排“玉米楼子”如一面高墙,里面装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 “今年收获200多万斤玉米,除年底前卖一部分,其余全部装进楼子里,等价格高再出手。”该合作社负责人刘志和说。 这几年,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通过全程机械化耕作,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合作社经营着全村70%的土地,300多户村民成为社员。 为了把更多的粮食储存好,合作社还建起了粮库,每年可存储村里600万斤玉米。“不仅粮食损耗减少,大家伙也不用急着卖粮,等到明年价格更好。”刘志和说。 在吉林各地,像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这样进行粮食存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越来越多。粮食减损增效正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些粮食贸易、加工企业也顺应农民卖粮节奏变化,开展粮食收储业务转型。公主岭市乐农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今年不仅收储了农民销售的粮食,还为加工企业提供粮食代储业务。该公司总经理高金刚说,农民的粮食储存和议价能力更强,我们也积极从单纯做粮食贸易向做粮食收储服务转型。 在吉林一些产粮大县,不少农民与粮食收购企业合作开展“粮食银行”业务。“我们为农民提供粮食存储服务,农民根据粮价随时与我们交易,方便了卖粮也提高了企业收粮效率。”梨树县一家粮食加工企业负责人说。 去年以来,吉林省出台政策支持粮食产后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吉林省已实现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在产粮大县全覆盖。未来两年,吉林省还将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乡村安全储粮和粮食产后服务设施建设。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信证券:维持蒙牛乳业买入评级 目标价40港元
- 看好中国机遇 外资公募跑步入场
- 罗熹不再担任中国人保集团党委书记 |人保股价走势的猜想
- 全面注册制下打新“闭眼赚钱”或成历史 公募投研要“更往前看”
- 当虚拟货币“傍”上世界杯,相关代币价格波动不断!鱼龙混杂风险要当心
- “宁王”跌超5%,什么情况?乳业股抢眼,这一热门板块却熄火,多只龙头跳水......
- 锦泰财险2022年实现净利润0.32亿元 总经理任瑞洪拟任董事长
- 大唐新能源1月完成发电量316.91万兆瓦时 同比增加54.97%
- 技术与资本深度融合 大批关键技术攻关者走上科创板舞台
- 谷歌、Meta和推特欧盟用户数量均“超标”:面临严格的内容审查
- 天佑德青稞酒与中国太平洋保险青海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全球旅游业有望持续复苏
- 不到一年半,原长江资管总经理唐吟波回归券业,任职东海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 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规则发布实施
- 坤恒顺维21亿市值解禁股价累涨93% 净利稳步增长研发费用率达24%
- 君实生物上升5% 国盛证券维持买入评级
- 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原司长洪晓东:推动贸易数字化 助力中小微企业出口
- 宁新新材过会:今年IPO过关第33家 方正承销保荐过首单
- 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安徽新一轮国资改革提升行动开启
- “九点熔断机制”上热搜 孩子睡好觉需从根上发力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