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加速度,开放新高度
转自:北京商报 在今年的两区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十二项重点工作。加速高标准建设“两区”“三平台”,度开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放新提振市场信心的高度首要任务。 报告对下一步“两区”开放设立了高标准,两区积极开展规则、加速规制、度开管理、放新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高度先行先试,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再升级,两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行动。加速 1月14日下午,度开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尹力看望了部分委员,放新听取“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意见建议。高度尹力指出,“两区”建设本质上是为国家开放发展探路先行,要用好这一高水平开放平台,着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两区”建设不仅是中国向世界宣示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北京“十四五”开局“五子”联动中的关键一子。 新发展格局之下,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首都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之一。这其中,全面推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两区”建设,是新阶段助推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作为超级大都市,北京未来经济发展势必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不可能再依靠规模投入,只能依靠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落地又离不开制度创新的保障。 “两区”建设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要在对接国际规则先行先试、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提升自贸区质效上集中发力,力争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知识产权等领域有突破,再进一步。 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变革,尤其是土地制度、人才制度和金融制度方面的改革深化,使土地、人力、资本这三大基本要素在市场驱动下自由流动、优化组合,进而实现效率提升和创新激活。 以此为牵引, 在商务、科技、金融、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持续释放制度创新的“强磁场”效应,倒逼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不断完善优化。 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打破土地供应、资本引入、人才往来、技术攻坚、数据融通等要素配置的制约,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 提振市场信心,让经济活起来,也需要把制度创新的红利释放到营商环境中,让外企有信心,让民企有信心。面对疫情改变了的世界,让全社会共享高水平开放的红利。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辛保安董事长与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举行视频会谈
- 俄暂停向法德等国供气,欧盟仍计划对俄施加新一轮制裁
- 云南天堂之眼 富士GFX50S II体验
- 前7个月服务进出口总额33922.1亿元 同比增长20.7%
- 应对经济危机,斯里兰卡总统宣布将提高税收并加强社会保障计划
- 韩国8月通胀率5.7%,从近24年高位回落
- 四川成都新启用两个气膜方舱实验室 日检测能力可达10万管
- 你知道数字人民币IP长啥样吗?
- 半年报也被董事投反对票 营收0.43亿亏损1.36亿 *ST腾信早已成“空壳”
- 多场高峰论坛、“北京主题日”举行……服贸会还有哪些亮点?
- 市场主线迎来“高低切换” 私募机构聚焦风格轮动
- 广东9月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1例
- 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征言 央行:重点防范金控公司利益输送风险
- 华为要“向上捅破天”!余承东透露Mate 50系列有新技术
- 13部门印发意见进一步规范招投标主体行为
- 德国拒绝波兰巨额二战索赔:赔款问题早已结束
- 融创房地产境内债务重组分两种方案:未展期债务将展期至2027年
- 2022年服贸会“广东主题日”在京举办 广东首次作为主宾省亮相
- 北京市重点区域新建优质校 已增加学位超过万个
- 胡润研究院:上半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增加了24%达1312家 中国以312家位居第二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