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乳企的线上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北京报道 前赴后继的网红围网红品牌是消费市场常态。 听音乐、乳企做SPA、上突享药浴,网红围在多个营销渠道上,乳企如此描述网红品牌认养一头牛的上突奶牛待遇。 官方渠道则显得稳重一些。网红围“挤奶前,乳企要先进行 ‘前药浴’,上突挤完奶后,网红围要给牛进行 ‘后药浴’。乳企挤奶过程中,上突给牛听古典音乐。网红围”认养一头牛官微称。乳企该品牌发布的上突视频提到的“把奶”和“擦拭”环节,或就是给牛做SPA的出处。 眼下,这家公司已经突出重围。去年,营收达到25.66亿元,净利润1.4亿元。 7月5日,认养一头牛预披露招股书,拟冲刺上交所主板上市。 “渠道红利” 事实上,认养一头牛突出重围并不容易。 白奶市场早就进入双寡头时代。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5年,伊利、蒙牛的合计市场份额还是64.3%,到2020年,已达85.7%。多家区域乳企高管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已经放弃白奶市场全国性扩张。 认养一头牛却正是在该市场突围。招股书显示,2021年,认养一头牛纯牛奶销售达到14.28亿元,销售占比56.85%。在2020 年度和 2021年度,其总销售收入增速达到 90.79%和 55.5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背后是打法迭代。 认养一头牛抓住了线上渠道红利,其采用线上销售为主、线下销售为辅的销售模式。 招股书显示,认养一头牛已与天猫、 京东等多平台建立了深度合作,并开拓了包括云集、丁香医生、小红书等在内的新兴社交电商渠道,同时积极把握抖音、淘宝直播、快手等直播电商平台的带货流量红利,与多位头部主播建立合作,开拓腰部主播合作和素人直播投放,建立自有直播工作室。 去年,认养一头牛的淘系营收达到5.64亿元,占比21.98%;抖音小店营收3亿元,占比11.72%;京东营收1.02亿元,占比3.97% 。 另一头,其优势在于定位清晰。 认养一头牛在招股书中提到,其产品及运营团队拥有丰富互联网电商经验,能够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通过深度销售数据分析,结合快速响应的产品设计能力和精准线上营销能力,推出多款热销产品。 近年,其代表性产品“认养一头牛”品牌纯牛奶、酸奶自推出以来销量持续增长。2020 年起,该公司开始尝试拓展新品,包括低脂纯牛奶、“A2β酪蛋白纯牛奶”、“娟姗牛奶”等产品。 背后是高营销成本。 招股书显示,认养一头牛营销成本持续攀升。从2019年的将近2亿元,涨到2020年的3亿,再到2021年将近5亿,主要投向线上渠道的营销推广。三年对应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8.82%、18.35%和22.46%,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风险暗藏” 当然,高营销对应的是高价格。 以250毫升的全脂纯牛奶为例,认养一头牛相关产品在天猫店铺售价3.5元每瓶,高于伊利、蒙牛的利乐砖纯牛奶,后者单价均低于3元。 支撑起高价的逻辑在于高品质。 诚如上文所提到的,认养一头牛反复宣传其自建牧场高养殖标准,甚至强调奶牛每日伙食费80元。 但实际上,相对伊利、光明等巨头,认养一头牛对其产品控制程度有限。 从关键的生牛乳来看,其生产所需的生牛乳来源于 5 个自有奶牛牧场、2 个联营牧场以及其他合作奶源。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末,认养一头牛自有及联营牧场奶牛总存栏量超过 6万头。剩余需求满足则来自签约合作的规模化牧场。 认养一头牛表示,确定合作关系前,会对生牛乳供应商的生产设施设备、奶牛数量、牛群结构和生产管理水平进行考察,并取得其生产的生牛乳的三方检测报告。 但合作方能否满足奶牛们“听音乐、做SPA、享药浴”的需求,就不一定了。 此外,在加工端,认养一头牛也有外包。 其透露,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山东生产基地已启用 9 条产线,合计产能为 815 吨/天,主要用于生产纯牛奶和酸奶等产品,可基本满足生产需求。 但基于产能限制,认养一头牛也存在外协加工模式,主要用于生产纯牛奶、酸奶、奶粉等产品。 其中,占外协加工比 57.75%,君乐宝乳业占比18.47%。 钟薛高风波还未过去,网红品牌本就容易遭受质疑,当认养一头牛所包装的“高级”牛生活与事实存在差距时 ,容易引起舆论风波。外包的存在,客观上放大了此种风险。 另外,消费市场也存在起伏。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547亿元,同比增速为-6.7%,环比增速0.05%。 另据央行的调查问卷显示,二季度,宏观经济明显降温,就业形势严峻。居民收入信心大幅减弱,储蓄意愿大幅上升。 当期,就业感受指数为 35.6%,比上季下降 6.9 个百分点。其中,10.1%的居民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44.3%的居民认为“一般”,45.6%的居民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或“看不准”。就业预期指数为 44.5%,比上季下降 6.0个百分点。 同时,居民“更多消费”占比从 22 年 Q1 的 23.7%增加至 23.8%,有所好转但仍旧明显低于疫情前的 28%左右。 “更多储蓄”占比创新高,从 22 年 Q1 的 54.7%上升至 58.3%,明显高于疫情前的 45%左右。 这都让消费升级潮流簇拥下的认养一头牛,高增长更难了。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 刘元春:中国社保体系不健全,难以发挥经济减震器作用
- 去年收入增四成 科大讯飞刘庆峰:今年根据地业务收入将增六成
- 见完美国务卿和防长,泽连斯基刚在社交媒体上发图
- 辽宁创新驱动振兴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 互联网医院入口在哪里?如何减少120急救排队时间?一文了解上海发布会
- 《乐队的夏天》参演乐队“福禄寿”成员杜雪儿,因走私毒品被判刑一年
- 安赛乐米塔尔盘前跌近6% 利比里亚审查与其签署的特许协议
- “二十条”发布十天,各地疫情防控调整了哪些举措?
- 人民币汇率较快回调 多家A股公司回应对出口业务影响
- 北京:近期非必要不出京 倡导就地过节
- 韩国央行行长:通胀比增长放缓更令人担忧,应继续加息
- 辽宁住房租赁企业认定标准下调
- 俄罗斯将对千岛群岛进行工业和旅游开发 以回应日称俄“非法占领”声明
- 制造业招工“两头难”,宁德时代:计划招大批职校学生
- 受供应短缺和召回事件冲击 飞利浦Q1同比转亏
- 地中海水温升高加速外来物种繁殖
- 志愿者孟庆功突发疾病去世,生前系中国商飞的设计师
- 中信保诚基金孙浩中:经济不利因素有望很快缓解,A股前景长期向好
- 马斯克希望用芯片解决病态肥胖 专家:倒也不是不可能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