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材料,免填报 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住所标准化登记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企业开办无需提交或上传住所相关材料,零材料通过智慧引导、免填自主点选、报海标准智能匹配即可完成登记。淀区近日,全市北京市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住所标准化登记。率先这一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后,实现市场主体登记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程“零材料”。化登 “现在只需要点几个选项就能验证房产,零材料连房产证照片什么的免填都不用上传了。我现在用的报海标准这个房子光房产证就有十几页,疫情期间找房主复印签字盖章等让我很头疼。淀区现在通过这个系统智能填报,全市这些手续都省了,率先既安全又便捷。实现”作为改革措施的首位体验者,北京乾坤日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申办人吴先生很感慨。 据悉,住所标准化登记是今年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试点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海淀区政务服务局、市规自委海淀分局,通过搭建住所标准化登记数据库,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数据壁垒,实现企业住所信息与房产登记信息的自动校验和智能匹配。 住所标准化登记还创新建立了住所负面清单管理和登记信息双告知工作机制,保障了不动产信息和产权所有人意愿的“双真实”,可有效遏制虚假住所登记问题,提升了共享共治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通过建立标准化住所(经营场所)数据库,有效整合了区域住所资源,通过标准化地址统一公示,可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资源透明度,便于市场主体和群众了解选择,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和可预期性,降低办事成本。 记者了解到,海淀区住所标准化登记平台正式上线后,吸引了多户企业“尝鲜”试用。截至目前,海淀区住所标准化平台已累计纳入房产运营机构(产权方)354个,共覆盖经营性住所1291处,已有近百户企业通过住所标准化登记模式取得了营业执照。 同时,海淀区还通过全面落实“一照多址”改革、优化连锁企业集中统一登记流程、深入提升企业开办一网通办服务效能、优化企业银行线上开户服务、实施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制度和全面开展经营范围自主公示试点等多项改革举措,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1-5月,海淀区新设企业达1.46万户,同比增长82.63%。新设科技型企业八千余户,同比增长75.54%,存量达12.92万户。海淀区科技企业增量、存量及占比均稳居全市第一。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ST星源及相关责任人面临573万元 罚款
- 光大期货1025热点追踪:黑色延续弱势,焦煤领跌
- 前三季度中央企业经济运行平稳 效益回升向好
- 5300万元!海南10月27日起面向全国发放旅游消费券
- 俄油禁令生效前,欧洲大举购买俄罗斯柴油补充库存
- 二十大闭幕后,多省份召开重要会议
- 印度裔的苏纳克接任英国首相,英印关系会怎样?
- 国务院:鼓励和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和社会资金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
- Mysteel解读:连粕4100-4200点关口盘旋 豆粕现货价格凸显压力
- 小鹏汽车有点难:动刀组织架构之后何小鹏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 发布多年,还有厂商新机搭载骁龙870
- 标普500指数10月17日-21日上涨4.74% 覆盖的11个行业板块全部上涨
- 为何这波疫情居高不下?国家疾控局回应
- 北京本土感染者+19,社会面1例,一感染者接到弹窗后绕道抵京
- 河北:秋粮收购平稳有序
- 给钱就卖:大容量SSD的价格失守了
- 光大期货今日观点:美联储缩表力度加大 黄金上方压力增加
- 纽约州开始对特朗普集团刑事审判,涉嫌9项罪名!特朗普集团:不认罪
- 上海嘉定747处商办不动产流拍 起拍价3.67亿元
- Mysteel解读:2022年玉米种植面积调研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