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房全国百城1月新房成交规模创近8年新低
据近期发布的地产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1月重点100城新建住宅成交规模销售同比降幅超两成,有望绝对规模降为2015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回暖单月已连续20个月同比下降。经济尽管新房价格环比下跌了0.02%,年房但跌幅较上月收窄0.06个百分点。地产1月百城二手住宅价格依然保持下跌态势,有望跌幅较上月扩大0.04个百分点。回暖
另据克而瑞报告,经济1月份重点30城成交同、年房环比均下降41%;供应方面缩量显著,地产以去库存为主。有望
2、回暖近期出现了回暖迹象
进入2月份,经济多地楼市成交出现了明显回暖。
根据贝壳研究院的数据,作为房地产市场整体先行指标的二手房市场,在1月份50城价格环比止跌后,在春节后首周日均成交水平已较节前提升了30%。
深圳房地产中介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开工之后,深圳二手房市场快速出现回暖。节后开工的第一周,深圳市二手房录得量为560套,环比增长214.6%。
二、投资要点:多位经济学家看好2023年楼市回暖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温彬:2023年房地产市场有望加快筑底回暖。
温彬认为,鉴于当前市场下行态势仍未扭转,且政策边际效应减弱,2023年,预计政策层面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将继续发力“保交楼、稳民生”,稳定市场预期;“三支箭”共同加大对房企的融资支持力度,加快信用修复;允许居民杠杆率阶段性合理上升,加强对刚需和改善性购房需求的引导释放。在政策同频共振的强力支持下,市场有望加快筑底回暖。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房地产有望在二季度走出“谷底”。
连平认为,2023年住房金融政策总体上进一步回暖。房地产投资将触底企稳,投资增速有望从2022年的-10%回升至-5%,房地产有望在今年二季度走出“谷底”。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2023年投资发力重点是房地产。
王军认为,投资发力的重点是房地产,因此还需要尽快下大力气稳定房地产市场。应着重从改善房地产消费条件入手,加大鼓励购买力度。不仅需要对首套房按揭给予“定向降息”,对以改善性需求为主的二套房也应适当降低按揭贷款利率。同时,首套房和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交易税费等,也需要适时降低。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则认为,未来有些房子可能就是一堆石头。
杨德龙称,相比于提振房价,提高房子的交易量更为关键。“相当于一个股票停牌了,长期停牌资产肯定要打折的。所以现在救房地产的措施,主要发力点应该在促进房地产销售上,包括新房销售,以及二手房销售。”杨德龙指出,未来有些房子可能就是一堆石头,所以要买核心区域的,好的住房,而不要太便宜去买一些非核区域的住房。
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李宗光认为,挽救地产大败局,光靠放水是远远不够的。其表示,积极处理新房烂尾问题,实质性提升购房者信心。新房频频烂尾,已经打破了消费者对于房地产是“安全优质资产”的信仰,极大抑制了购房意愿。解决新房烂尾问题,根子在于尽快救活民营开发商,封死出血口,而不是“头疼医头”地救项目不救开发商。
三、宏观事件与行业新闻
1、武汉将房地产归为“困难行业”
2月6日,武汉发布16条稳经济措施(以下简称16条),房地产行业被归为“困难行业”。其中提到,为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在重点监管资金中增加“项目主体结构达到三分之二进度”拨付节点;优化调整新建商品房预售条件,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增加申请预售许可次数,预售许可最低规模不小于栋等。
2、南宁房贷年龄期限可延长至80岁
2月12日,一则“南宁房贷年龄期限可延长至80岁”的新闻冲上热搜榜。
据南国早报11日报道,2月11日,南宁楼市多个楼盘对外宣称“住房按揭贷款年龄期限可延长至80岁”,记者向南宁多家银行求证后了解到,该项房贷政策确有其事,目前已有部分银行在执行该项政策。
四、相关上市公司
2月1日,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多家房企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预亏,A股房企有55家发布预告,34家亏损,房企盈利承压,亏损额度较去年扩大。预亏房企不仅包括(000732.SZ)、(000671.SZ)、(600466.SH)、(000656.SZ)等出险民营房企,还包括(600185.SH)、华侨城(000069.SZ)、(000031.SZ)等央国企,其中金科股份(000656.SZ)、(002146.SZ)、蓝光发展(600466.SH)、阳光城(000671.SZ)、(000069.SZ)等多家房企预计亏损超百亿。
经查询企业公告,(600048.SH)、(001979.SZ)、(600606.SH)、(601155.SH)等企业虽出现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但都守住了盈利的底线。具体来看,2022年,保利发展(600048.SH)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83.03亿元,同比降低33.17%;招商蛇口的归母净利润预计将达到38亿46亿元,同比减少55.65%63.36%;绿地控股(600606.SH)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0亿元,同比下降68%;新城控股(601155.SH)的归母净利润预计达到约6.3亿37.79亿元,同比减少70%-95%。
认为,2023年行业供给侧出清还未结束,格局在曲折的修复路径中不断重塑,政策并不是无差别托底,房企分化逻辑加强,未来优质的资源将不断向头部房企聚集。我们建议关注两条主线:1)强信用、厚土储、优布局的全国性布局房企和确定性强的区域性房企:保利发展(600048.SH)、(600383.SH)、招商蛇口(001979.SZ)、(000002.SZ)、(002244.SZ)、(600153.SH)、(600325.SH);2)母公司稳定经营的优质物管公司:(001914.SZ)、万物云(2602.HK)。
顶: 782踩: 27
2023年,房地产有望回暖吗?看看经济学家们怎么说!
人参与 | 时间:2025-07-06 00:33:21
相关文章
- 工信部翁啟文谈产融合作:探索设立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信贷保证保险 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
- 阿里出手减持,上市3个月股价跌幅超70%,市值蒸发100亿港元!“同城货运第一股”怎么了?
- “及时雨”继续下!国务院连派三批特殊工作组
- 太奇葩!宜华健康控股股东联手私募安天诚控,132个账户操纵股价,竟巨亏8亿多!罚单来了
- 中国奥园拟进行境内债务整体重组 涉及债务总额约116亿元
- 俄狙击枪首次击中5000米外目标 打破美国枪此前纪录
- 又火了!超700亿巨资出手,国泰君安临港REITs大卖,买了1万块获配金额33元,公募REITs发行规模将突破600亿
- DocuSign任命谷歌前高管为新任CEO
- 如何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 金融街年会聚焦金融健康和保险保障
- 小音咖成被执行人 执行标的1.9万余元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