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热进口忙政策暖 跨境电商春来早
● 本报记者 王舒嫄 2月8日一早,出口在空港跨境电商产业园金陵海关监管现场,热进一批来自拜敦(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口忙出口货物包裹被分流到查验流水线。这些出口商品主要是政策早服装、鞋帽以及各类配件等快消品,暖跨货值约二十多万美元,境电通过验放后,商春将直接从毗邻产业园的出口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搭乘国际航班运往欧洲等地。 春节刚过,热进不少跨境电商企业员工已回归忙碌的口忙工作状态,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政策早很多企业春节期间甚至没有休息,暖跨一直在加班加点地生产、境电打包、商春出货……行业迎来“开门红”。出口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再迎政策支持,进一步减少企业后顾之忧,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再次注入信心。 累并快乐着 “我们1月以来已接到1700台微型挖掘机订单,比去年同期有30%至40%的增长。”作为阿里巴巴国际站机械品类商家犀牛重工的销售经理,于洪晓一开年就连轴转。他说,春节假期期间,过完圣诞假期的海外客户开始进入采购状态,整个销售团队几乎处于一边过年一边线上接单状态,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 “3月和4月是海外销售旺季,所以,客户一般都赶在1月和2月开始下单。因为订单排得满,以前一周就能交付的产品,现在要一个多月才能交付。”于洪晓介绍,目前,犀牛重工位于山东聊城的数条生产组装线的订单已排到4月。往年春节都是提前三四天放假,到农历初八开工。今年,不仅节前干到最后一天,开工也提前到农历初六。 不仅是犀牛重工,春节假期期间,阿里巴巴国际站的许多中小外贸商家没有停止接单,商品在源源不断地通过跨境电商走向国际市场,“开门红”成色足。以空港跨境电商产业园为例,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该产业园共出口商品20.47万件,同比增长73.98%,货值达7483.59万元,同比增长81.9%,通关量、货值呈稳步上升态势。 在中国制造“卖全球”的同时,国内消费者也在通过跨境电商渠道“买全球”。 这个春节,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下沙园区始终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一辆辆满载跨境电商进口包裹的卡车陆续驶出园区,准备送往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今年春节比以往忙多了,我们出货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2.3%,零食、保健品、小家电等品类的销量显著提升。”杭州海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周东方说。随着跨境网购的日益便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进口渠道购买“洋年货”。 政策暖风拂面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含B2B)2.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出口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进口0.56万亿元,同比增长4.9%。 近日,跨境电商又迎来多项支持政策,利好不断。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欧洲投资界高管看好中国:目前正是对中国内地进行长期投资的大好时机
- 东航:在3地设失联家属援助点,建议家属留在居住地
- 中国恒大电话会议安抚投资者,债务重组方案拟7月底出炉
- 保护隐私:安卓系统可以删除搜索历史
- “我们跑路了”!湖南盛大金禧高调暴雷:200亿未付,10万人要哭了
- “百年老店”LME缘何失序?透视伦镍事件,业内呼吁正本清源
- 东方雨虹:美好人居是一场绿色革命
- 连续3次失败,我在大厂艰难晋升
- 突发!曾为“4S店之王”,创始人逾2.5亿股将被拍卖
- 末期息每股0.75元 国药控股年度归母溢利增长7.95%至77.59亿元
- 时隔1183天加息 美联储的\
- Upstart跌4.13% Wedbush下调评级并降低目标价
- 银证保基已聚齐!险企也可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了,七大条件须满足,快看细则
- 数据港上市以来首次增收不增利,真正原因是什么?
- 光大期货:风险偏好抬升 铜价表现偏强
- 22股派现金额超10亿元 招商银行派现金额最高
- 理光推出新款APS-C画幅单反,宾得K-70是你吗?
- 韩媒:韩国大企业纷纷聘用前检察官,与尹锡悦有关
- 知名牛散“葛氏姐弟”又出手,和大批机构“相向而行”,这次谁会赢?
- 苹果前员工被控诈骗公司1000多万美元 面临五项刑事指控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专户派”基金经理二季度业绩不俗
- 叠纸游戏总裁刘辰西:从CP到研运一体,持续打磨全球化的优秀作品
- 2.85万亿!保险业上半年保费出炉,险资配置股票基金占比提升至13%
- 突发!又一家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暂停所有交易服务 管理资产超310亿元!
- 趣店预制菜为何均是袋装,公关:主要是不占空间,业内:袋子比盒子便宜
- 上海:将引导银行运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资金,加大对个体户的信贷支持
- 面板穿越周期:中小尺寸OLED存量厮杀,深天马明年推折叠屏
- IPO多次折戟,被经纬、红杉中国看好的这家互联网家装平台步履维艰
- 乌克兰称本周将恢复粮食出口,克宫:军事打击只针对军事设施
-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王元丰:欧美应对高温“气变”应更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