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警方公布安倍晋三死因!世界震惊,日本或被“永远改变”
世界舆论复杂评说
现年67岁的永远改变安倍曾于2006年至2007年、2012年底至2020年两次入主首相官邸,日本是警方晋死界震惊日日本宪政历史上连续执政时间、累计执政时间最长的公布首相。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综合战略室副主任卢昊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安倍连续7年零8个月的因世“安倍时代”对冷战后日本国家发展历程影响深远。在这一时期,本或被日本经济保持了连续71个月的永远改变增长,是日本战后第二段经济景气期。不过,警方晋死界震惊日“安倍经济学”虽然维持了一定繁荣局面,公布却也透支了日本财政金融政策的安倍施展空间。2020年9月,因世安倍因健康问题提前卸任首相一职,本或被此后作为众议员依然活跃在政坛。永远改变彭博社评论说,安倍在日本国内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他领导着自民党最大的派系,仍处于政治生命的巅峰期。许多人猜测安倍可能再次争夺首相。即使不亲自出马,他也对决定谁是下一任首相具有影响力。
执政期间,安倍曾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轨,但辞职后他的对华态度出现重大倒退,特别是在与蔡英文视频通话时,妄称“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美联社称,安倍的支持者认为,他的遗产是更强劲的美日关系,这有利于增强日本的防御能力。但安倍的极端民族主义曾激怒韩国、朝鲜和中国,他推动建立在其看来“更为正常”的防御姿态也令很多日本人不满。因为缺乏公众支持,安倍未能实现他一心想完成的修宪目标。
右翼势力值得警惕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日本问题专家认为,右翼势力或将借此事件大做文章,加剧日本政坛整体保守化趋势。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对外关系研究室主任吕耀东说,作为日本保守势力的代表,安倍遇刺事件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日本右翼势力。尽管刺杀者的政治倾向尚不明确,但一个几乎可以肯定的事实是,安倍遇刺不仅不会使日本政坛整体保守化的趋势停止,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
“此次安倍前往奈良,正是为自民党的修宪纲领进行宣传,”吕耀东说,安倍的继任者或将打着“继承安倍遗志”的悲情旗号,加快修宪进程,继续推动“自由开放的印太”和“积极参与四边机制”政策,并加速配合北约进入亚太的步伐,这会给东北亚地缘政治带来更多安全风险。
日本10日将举行参议院选举。日本总务省8日表示,没有推迟或改期的计划。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安倍遇刺有可能成为一种“符号”,使自民党所代表的保守势力获得更多日本民众的同情票。
法国《费加罗报》称,由于事发太突然,安倍没有指定的政治继承人,这给日本政治留下巨大变数。笪志刚说,一大悬念是日本最大政党的最大派系将由谁来接管。目前看来现任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一和前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西村康稔比较有竞争力,也不能排除安倍的弟弟、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的可能性。“安倍派”成员众多,找到继承安倍衣钵的合适人选却不容易,未来“安倍派”也有可能分崩瓦解。
卢昊认为,安倍去世显然将在日本政界造成系列连锁影响,但目前看来还不具备直接改变日本国家轨道乃至地区形势的可能性。持同样观点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键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岸田文雄已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外交政策和对华方案。从执政角度来说,没有了来自安倍的政治羁绊与牵制,对岸田施政更加有利。
日本或被“永远改变”
安倍遭枪击尤其令日本震惊,还因为这发生在一个枪击管控严格的国家。《华尔街日报》说,针对政客的持枪袭击在日本非常罕见。最近一起著名政客被枪杀事件发生在2007年,当时长崎市市长被日本黑帮枪杀。
《华盛顿邮报》评论称,日本以自己是一个安全的社会而自豪,近30年过去了,奥姆真理教对东京地铁发动的沙林毒气袭击的影响至今仍在回响,正是因为此类事件罕见。小渕敏郎说,有观点认为,在社交网站上,排斥他人言论的现象越来越多,社会逐渐失去倾听不同意见的宽容。如果这次犯罪行为来源于这种社会风气,不免让人更为担忧。
“不仅是罕见,这在文化上是不可理解的,”国际安全工业理事会日本负责人南希·斯诺对CNN说,日本一直是“绿洲”,无法想象有如美国一样的枪支文化。此事对一个不诉诸这种暴力的民族会造成什么心理影响,“想到这一点,我就崩溃了”。她认为,周五的枪击事件将不幸地“永远改变日本”。